白癜风能不能治好汇丰晋信林彤彤:克制非理性恐慌
3月份沪深两地市场连续第三个月出现下跌,而且跌幅继续扩大,使得第一季度沪深300指数的跌幅达到29%。尽管在07年底08年初我们已经意识到今年的市场表现会不如过去两年,但如此大幅度的下跌仍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预期,甚至也超过市场当初最悲观的预期。原因何在?我认为这并不是短期因素所能解释的。从现在开始,对A股市场的价值判断体系必须作一些改变。
首先,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不再是“纸上谈兵”。“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从股市成立的第一天就被广泛引用,但回顾中国股市的历史发展,不难发现在2007年之前,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并没有理论上的那么相关。否则没法解释从2001年开始至2005年的5年时间,股市经历着漫长熊市,而期间中国的GDP
仍保持每年8%以上的高速增长,两者显然背离。但这种情况却在2007年之后发生了扭转:流动性、CPI、宏观调控、货币*策、财**策、GDP增速、出口增速等专业财经术语成为社会最流行的话题,而宏观经济的风吹草动也从来没像现在对股市产生如此直接的、巨大的影响。股市与经济发展的“步点”越来越趋向一致,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
其次,是大小非减持对股市的影响。自2005年底以来市场之所以在短短两年里涨幅高达500%,除了GDP以及上市公司业绩的高增长,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但流通股股东从非流通股股东手里所获得的对价并非是免费的午餐,数量巨大的非流通股股东据此获得了流通权,而当解禁期过后,大量的非流通股流向市场,原有的价格均衡被打破了。一方面股市的“供给量”在短期内急速提高,买家需要时间消化。但更具历史性意义的是,大量产业资本通过该种方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对利润的看法与原有的机构投资者、散户、上市公司本身都有所不同,有着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和对“落袋为安”的偏好。新鲜资本的进入改变了市场原先约定俗成的估值体系,投资者感到不适应,并进而出现了恐慌,非理性的抛售成为唯一的选择。
值得欣慰的是,当前的市场已经度过了最初的磨合期。即便是从一个最保守的价值投资者的眼光来看,A股也应存在着具有吸引力的反弹空间。展望四月份乃至第二季度,我们有理由持相对乐观的态度。这是因为:
1、
上证综合指数在2007年10月16日创出历史高点6124.04点,到今年一季度末距离这一点位的累计跌幅已经达到43.29%,而这一切是发生在短短的110多个交易日里。回顾2001年至2005年的熊市,指数从最高点下跌的幅度也不过是55%,但却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快速下跌的后果是技术上有强烈的反弹需求;
2、
在经历了之前三个月的大幅调整之后,目前沪深300成分股2008年的动态市盈率水平仅20倍左右,整体估值水平已经相对具有较大吸引力;
3、
在下跌过程中,市场对通货膨胀高企以及宏观经济减速的悲观预期应该说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甚至是过度的反映。在此基础上,08年一季度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能否维持稳定增长将是决定后期市场走向的关键要素之一。根据我们目前的预测,第一季度上市公司整体利润水平仍能保持30%左右的增长,伴随着季度业绩的公告,市场可能会迎来反弹的机会;
4、
通货膨胀由于雪灾等意外因素在2月份创出新高后应该会逐渐回落,投资者对于高通胀环境下企业盈利走弱的担忧可能减轻;
5、
四月份大小非解禁规模将有所减少,市场面临的供需状况开始好转。
无论从哪一种角度分析,持续地下跌都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除了一点:失去理性的恐慌。在这个阶段,把握好心态,坚持既定的投资策略,就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