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中国银河证券/华立,叶肖鑫,阎予露)
一、双碳周期,有色金属行业转型绿色发展迎来新机
(一)环保提升至新高度,全球共识碳中和
全球达成共识确定碳中和目标,力促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经历了连续2年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以及生命的重大打击后,全球重新重视了卫生健康、生态环境、气候突变等领域对人类社会的挑战。加强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合力共同建设清洁美丽地球成为各国共识。在这一共识下各国重新强调对实现绿色发展下加大减排力度以应对气候变化,明确力争实现《巴黎协定》所设立的环境保护目标,相较于前工业化时期水平,将本世纪内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至少限制在2°C以内。而为达到该目标,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预测到年全球累计碳排放量必须至少再减少亿吨,减少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具体实施路径。欧盟、美国相继提出年碳中和的计划,我国亦提出力争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全球双碳周期开启。
(二)碳中和构建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有色金属供需双向获新机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过程将重塑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政府从减少碳排放和提高碳吸收互相补充出台相关政策,在相关政策实施引导必然伴随国内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重塑。以《“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政策为例,为减少碳排放与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传统行业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产能将被限制发展与推动退出,而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环保、高端装备、能源电子等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被鼓励发展,能源消上的低碳化趋势光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比将会扩大。
碳中和引导加速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变革,将从供需两方面影响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加减法下为有色金属行业创造新的结构性成长机会。有色金属作为传统的高耗能产业,碳中和将加快有色金属的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行业碳排放总量将被严格控制,铝等“两高”项目将被限制发展,落后产能退出,这将在有色金属行业的供应上做减法,驱动铝等行业供需平衡与利润分配。而碳中和所壮大的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效电机、高端装备等绿色环保新兴产业,以及能源转型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加快建设,将终端打开产业链上游锂、钴、镍、稀土等金属的成长空间,从有色金属的需求端做加法拉动新兴金属的崛起。
二、双碳时代,电解铝进入长期稳定盈利新周期
(一)碳中和是国内电解铝行业的二次供给侧改革
国内电解铝行业的生产将产生巨量的碳排放量。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在能源消耗与电解过程中产生。
碳中和进一步禁锢了国内电解铝行业侧改革下的产能,是国内电解铝行业的供给侧的二次革命。在国发改委、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在联合出台电解铝行业供给侧改纲领性文件《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具体通知》中明确了我国电解铝合规产能的天花板为万吨。而碳中和战略将进一步禁锢电解铝供给侧改革产能天花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碳中和影响显现,能耗双控下年国内电解铝的生产受到大幅扰动。在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今年国内对能耗双控的政策加严,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能耗达到一级预期,这9电解铝产出占到全国的40%。而单吨生产用电量在电解铝则被视作降低能耗的首要之选,内蒙古、青海、云南等地都在能耗双控下选择减产电解铝。此外,今年5月以来国内云南、广西、贵州多地缺电、限电,以及7河南的水灾、11云南铝厂的爆炸事故也限制了电解铝的生产,国内的电解铝运行产能从4月高点的.6万吨下降至10月的.1万吨,预计国内电解铝全年的产量为万吨,同比增长3.63%。
碳中和、能耗双控与缺电下,国内电解铝复产与新增产能不确定性较大,扰动电解铝的产量。在年的减产的万吨电解铝产能中,有.2万吨是因能耗双控停产,有96.5万吨受缺电限产因素停车,有62.7万吨受洪水、爆炸等突出事故停车。因能耗双控停的产能受政策制约的复杂性高,在年复产的不确定性大。而国内新投产电解铝产能合计约.77万吨。但年新投产产能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等受能耗双控与限电影响较大地区,其能否顺利投产不确定性较大。预计年国内电解铝的产量将达到万吨,同比增长1.12%。
(二)国内稳增长巩固需求基本盘,新基建、新能源成铝消费新亮点
国内经济稳增长,铝需求有望回暖。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铝需求强劲。但在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动能减弱,房地产企业债务暴雷,汽车缺芯等影响下,跌价限电限产造成中游开工率的下滑,致使下半年铝消费有所下滑。而在中央经济会议定调年稳增长后,房地产政策的放松、汽车缺芯问题的解决,年铝需求将得到有力支撑。
新基建、新能源成铝未来消费领域的有力增长点。年国内基建将适当超前,而新基建则是基建发力的重点。十四五期间特高压交直流工程总投资亿元,新增特高压交流线路1.26万公里、变电容量1.74亿千伏安,新增直流线路1.72万公里、换流容量1.63亿千瓦,特高压电网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峰期。因受到电池重量、续航里程限制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需求更高,单车用铝量要高于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也将拉动交通用铝增量。
(三)铝价有韧性,电解铝行业进入长期盈利新阶段
供需紧平衡叠加库存低位,铝价预计将维持在高位。在能耗双控与限电缺电的影响下,年国内电解铝价格从年初的元/吨一路上涨至10月中旬最高的元/吨,而后在发改委强势调控煤价下成本坍塌电解铝价格快速下跌至元/吨,目前电解铝价格元/吨附近。从供需平衡表来看,年若无抛储国内电解铝供需将有15万吨的缺口,行业维持紧平衡,且社会库存处于低位,预计年国内电解铝价格将有支撑,价格仍将维持在高位。
国内电解铝行业进入稳定盈利周期。年在电解铝价格一路上涨的带动下,国内电解铝行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行业平均利润一度达到元/吨的历史高峰。而9月后氧化铝、预焙阳极、动力煤价格开始出现加速上涨,使电解铝成本快速上行,电解铝行业平均吨利润出现持续收窄,并在11月进入亏损区间近一个月的时间后,于12月再次获得盈利并逐步扩大。综合来看,年国内电解铝行业呈现极佳的盈利能力,行业在88%的时间段内均处于盈利状态,行业平均吨利润达到元/吨,同比增加.82%。而国内今、明年两年氧化铝的新增产能为、万吨,远高于电解铝潜在新增产能,预计明年氧化铝价格相较电解铝仍将处于弱势。此外,发改委对煤炭价格的调控,以及美国联合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宣布释放石油储备打压油价,明年动力煤、预焙阳极价格或将走弱。在电解铝价格有韧性,成本受压制启动情况下,预计明年电解铝行业利润将维持在较高水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四)行业盈利弹性、稳定性、持续性三维增强,电解铝企业估值获提升
国内氧化铝供应逐步走向过剩且未来过剩格局或将持续,铝产业链内部供需反转下利润向电解铝环节倾斜。而SMM预计-年国内氧化铝将分别有、万吨的新增产能投放。若-年的新增产能能够顺利投产,则到年国内的氧化铝总产能将达到万吨。假设以每吨电解铝生产需要1.94吨氧化铝进行计算,年国内氧化铝总产能可满足万吨的电解铝生产,而这远远超出了国内.8万吨的电解铝产能天花板。因此,未来几年国内氧化铝较电解铝或将维持供应过剩的格局,电解铝行业对上游氧化铝的议价能力变强,铝产业链所获取的利润将向电解铝环节倾斜。而在限制最大成本氧化铝的情况下,电解铝企业的利润将得到显著提升。
“碳中和”与铝产业链利润向电解铝环节转移将使电解铝行业的盈利弹性增强、盈利状态更为稳定、高盈利周期持续时间增长。由于“碳中和”下,国内电解铝新增产能空间已然不大;而铝产业链内部供需关系的逆转使氧化铝相对于电解铝过剩。在控制产能过剩压迫价格与控制氧化铝原料成本争取更多产业链利润下,电解铝行业产生利润后便有新增产能去挤压利润或是上游氧化铝价格更高比例上涨去侵蚀利润的现象很难再出现,电解铝行业的盈利弹性(电解铝价格相较于氧化铝价格有更大的上涨弹性),盈利的稳定性,以及盈利的持续时间都将获得提升。
三、锂行业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一)供需共振扭转乾坤,锂价蛰伏蓄势三年再迎牛市
新能源汽车重回高增长轨道,上游出清完毕,供需共振年锂行业进入新一轮上涨期。随着疫情后消费回暖,中国、欧洲、美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以及特斯拉、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与大众、宝马等传统车企大力投入新能源汽车开发、锂电取得长足进步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年上半年的低谷重回高增长的轨道。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仅增长9.69%至万辆,而年1-11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达到万辆,同比增长.59%;年前10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达到了万辆,同比增长54.84%。
新能源汽车产销的景气强力拉动了产业链上游锂资源的旺盛求。但供应方面在经历了-19年锂价单边下跌后锂行业上游出清,多座澳洲矿山在债务和亏损压力下被迫关停,全年可正常生产的矿山仅剩Talison、MtCattlin、MtMarion、Pilbara四座矿山;而南美盐湖在疫情、当地政策与盈利下滑资本开支减少的多重影响下新建项目、产能扩展停止,全球锂资源供应放缓。供需共振下,锂价从年7月触底反弹后于年加速上涨,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分别从年初的5.38、5.7万元/吨上涨至12月中旬的21.79、20.63万元/吨,锂价年新能源汽车崛起以来的第三轮上涨周期。
(二)年全球锂资源紧缺或将持续
澳洲锂精矿供应紧缺,抢矿大战下锂矿价格频出天价、屡创新高。作为全球最为主要的锂精矿供应地,自锂价从年起连续2年半的下跌后,澳洲锂矿企业陆续进入亏损状态,盈利下滑致使现金流紧缺,行业景气度低迷也使融资困难,澳洲多座矿山(BaldHill、Wodgina、Altura)被迫破产关停,年澳洲仅剩下Greenbushes、MtCattlin、MtMarion、Pilbara这四座矿山可全年正常生产,新增仅为原有在产矿山的Talsion二期60万吨化学级锂精矿项目与Pilbara5万吨产能技改项目。
其中泰利森生产的锂精矿将由售给天齐锂业与雅保根据两家的冶炼产能全部包销;MtMarion生产的锂精矿则由股东赣锋锂业与MRL包销;MtCattlin矿山的锂精矿将主要销售给雅化集团与盛新锂能;Pilbara矿山则被赣峰锂业、容汇锂业、天宜锂业、长城汽车锁定。因此市场几乎没有多余可流通的锂精矿进一步加剧了锂精矿的紧缺。Pilbara在其推出的BMX电子交易平台上于7月29日、9月14日、10月26日进行3次锂精矿拍卖分别创下、、美元/吨的天价,反应了锂精矿供应的持续紧张。
新增产能有限,年以澳洲为主的全球锂精矿供应或将持续紧张。在需求增长、价格上涨的驱动下,年澳洲锂精矿通过提高现产矿山的产能利用率来逐季提升产量,而Q3澳洲锂矿山整体的产能利用率已到达93%,未来产量再提升空间有限。预计年澳洲锂精矿产量将达到万吨,折合23万吨LCE,同比增长27%。由于年-年上半年锂价持续下跌,澳洲矿企与产业资本对新建矿山项目的资本开支减少,尽管年行业回暖,但无法完成锂矿新项目的建设周期,年的澳洲锂矿新增产能项目主要以-年上一轮建成矿山项目的复产为主。其中被Pilbara收购的Ngungaju(原Altura)矿山后于Q4复产分阶段重启,预计在年年中实现18-20万吨锂精矿产能;雅宝旗下Wodgina锂矿将于Q3复产25万吨产能;Core旗下的Finniss锂矿将于Q4投产17.5万吨锂精矿产能。考虑到复产与新建项目的产能爬坡,其年所能贡献的产量较小。
除澳洲外,年全球其他地区新投产硬岩锂矿项目也较少。其中国内李家沟锂矿18万吨锂精矿产能预计将于年下半年投产,甲基卡号脉或将建设二期工程锂精矿采选产能从7.5万吨扩张至18.94万吨;巴西GrotadoCirilo锂矿一期22万吨锂精矿产能或将于Q3投产。此外,澳洲MtHolland、澳洲KathleenValley、澳洲Greenbushes三期、刚果(金)Manono、马里Goulamina、纳米比亚Karibib、津巴布韦Arcadia、加拿大JamesBay项目、墨西哥Sonora锂黏土项目或将集中于-年投产。
南美盐湖提锂产量恢复,但新项目建设进度放缓。南美地区盐湖为当前全球在产盐湖的主要部分,也是全球锂资源的主要供应者。年锂价的上涨使南美盐湖产量有所增长,计年雅宝、SQM、Livent、Orocobre这南美盐湖四大生产商的产量合计将达17万吨LCE,同比增长近26%。但-上半年锂价持续下跌造成盐湖提锂项目收益率下滑、企业资本开支下降,叠加受疫情影响,使南美盐湖的新建项目进展缓慢,年除去SQM的5万吨LCE再无其他新增产能投产。
而年计划投产的南美盐湖提锂新增产能主要有Albemarle的LaNegraIII/IV4万吨碳酸锂项目、SQM的6万吨碳酸锂扩产、Orocobre的Olaroz二期2.5万吨碳酸锂新增产能、银河资源的SaldeVida1.07万吨碳酸锂新建项目与赣锋锂业的Cauchari-Olaroz盐湖4万吨碳酸锂项目。考虑到南美盐湖的新投产项目多数集中在下半年,以及南美疫情、政治选举影响以及新建项目的设备调试、鉴定周期与产能爬坡进度,计所投产的南美盐湖产能至-年才会充分释放。
国内盐湖仍处于爆发前期,新增产能有限。除南美外,在提锂技术进步与政策的统筹规划下,我国青海与西藏的盐湖也处于年我国各盐湖仅有蓝科锂业旗下察尔汗盐湖有新投产产能,年蓝科锂业生产碳酸锂1.3万吨,在年2万吨新增产能投放后预计年蓝科锂业产量将达到2万多吨。除蓝科锂业的新增产能投产外,其他盐湖在年前均无增量。考虑到国内盐湖镁锂比高、高原生产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其产能利用率低,新增产能的建设进度与释放或将低于预期,预计年国内盐湖提锂产量将达到近7万吨LCE。(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国内锂云母降本卓有成效,年产量大幅增长,有望形成锂资源全新供应源。除锂精矿与盐湖外,国内锂云母在技术推动下成本快速下行,产能逐步释放。国内目前已建成锂云母产能12万吨LCE当量,年国内锂云母产量预计将达6万吨LCE,同比增长近50%。随着隧道窑烧结技术、固氟技术、一步沉锂等差异化工艺的逐渐成熟,以及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下游产业巨头资本的介入支持,江西锂云母可能会在未来提供较大的增量。永兴材料、南氏锂电、飞宇新能源都在年有新增锂云母产能投产。但大量的尾渣处理也将成为限制锂云母新增产能与产能释放的一大问题。
合计西澳锂矿山、南美盐湖以及国内的锂矿山、盐湖、锂云母外,再叠加美洲、非洲等其他地区资源,预计年全球锂资源供给能有效释放的产量为69万吨LCE,较年增长15万吨LCE。
(三)双碳周期新能源汽车大势所趋,引爆锂最强成长赛道
双碳周期下,各国政策支持叠加传统汽车大厂转型、造车新势力加大投入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重回高增长通道,发展前景愈发确定。新能源汽车是实现节能减排、能源低碳转型、经济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与产业,在全球统一明确实现21世纪中叶的减排碳中和目标,各国都出台了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而除去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撑外,在电气化浪潮中,特斯拉、蔚来等造成新势力与大众、宝马等传统车企谋求转型一同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推出新车型,推动新能源汽车锂电技术的进步,在消费端驱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
在长期政策指引规划、补贴减税政策支持、传统车企与造成新势力的共振推动下,年下半年起,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复苏,进入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重回高增长区间。银河汽车团队预计国内、全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分别达到、万辆,分别同比增长.63%、97.53%;而年新能源汽车仍将维持高增长态势,预计国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分别达到、万辆,分别同比增长83.59%、86.06%;到年国内、全球的新汽车销量预计将分别达到、万辆,国内、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分别达到40%、26%;预计-国内、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6.14%、38.34%。
新能源汽车是锂需求的最强驱动力。动力锂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银河电新团队预计年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将增长.07%至GWh;年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将分别达到GWh,同比增长60.91%;而到年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将分别达到GWh,未来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59.54%,成为拉动锂需求增长的最强利器。
年全球锂资源市场规模将接近万吨LCE,5年3倍成长空间。在新能源汽车的强势拉动下,预计年全球锂需求接近57万吨LCE,同比增长47.92%。而年全球锂需求仍将保持30%的高增长至74万吨CLE。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外,消费电子电池、储能电池外、电动自行车等其他锂电池的快速发展也将拉动对锂的需求。再叠加传统工业领域玻璃、陶瓷、润滑脂等对锂的需求,我们预计全球锂的市场空间将从年的38万吨LCE增长至年的万吨LCE,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1.05%。
(四)供需缺口扩大,锂价将维持高位伺机爆发
锂资源紧缺成全产业链最大痛点,锂产业链利润向上游矿端转移。在锂盐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而锂矿与盐湖有效新增产能缺失的情况下,锂资源的紧缺问题正在逐步发酵。且澳洲锂精矿在长协包销的锁定下,能流入市场进行流通的锂精矿极少。国内锂精矿在下半年进入实质性短缺,年底国内锂精矿库存或将近乎消耗完毕,Pilbara在BMX电子交易平台上的锂精矿拍卖连续拍出天价也印证了市场上锂资源的紧缺程度,预计在年全球锂资源供应紧张的格局难有改善。
锂资源紧缺成为了全产业链的痛点,资源的紧缺抬升了锂价的上涨,锂盐厂的抢矿大战使行业利润向产业链最上游资源端转移。若以Pilbara10月26日的锂精矿拍卖成交价美元/吨作为国内锂盐厂生产碳酸锂的原料成本来进行计算,单吨碳酸的生产成本已高达近18万元/吨,加上税则国内碳酸锂售价要达到20万元/吨的水平。而Pilbara的BMX电子交易平台锂精矿拍卖的定价模式,也颠覆了以往传统锂盐厂锂矿生产商之间以市场锂盐价格为基准参数进行协商确定锂精矿长协价格的定价模式,使锂矿价格领先于价格,也使锂矿生产商获取了更多的产业链议价权与利润空间。
价格弹性逻辑向公司产能产量的成长逻辑转移。新能源汽车景气下游需求火热,有效新增产能供应有限,锂资源持续紧缺下预计年锂价将维持在20万元/吨左右的高位运行。但在21年锂价完成从年初5万元/吨至年底20万元/吨的成倍上涨后,市场对锂价价格弹性对公司未来业绩驱动的预期弱化,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大时代锂行业5年3倍空间下自身产能产量增长带来的成长属性将赋予更多的α。因此在年锂价依旧强势的情况下,公司产能产量有显著增量,且锂资源尤其是锂精矿紧缺成为产业链痛点,行业利润向产业链上游资源端转移下拥有锂矿资源或锂资源自给率高的企业最为受益。(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四、稀土:政策、需求、供应三维共振,大国重器“稀”价回归
(一)新能源汽车爆发驱动需求主导稀土涨价行情
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拉动稀土价格快速上涨。今年以来,下游新能源汽车持续旺盛,快速拉动稀土材料、特别是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增长,带动稀土价格稳步提升。轻稀土(以镨钕为代表)价格创十年内新高,截至12月7日,氧化镨、氧化钕价格年内上涨%、70%至88万元/吨、86.5万元/吨;中重稀土(以镝铽为代表)价格也达到相对历史高位,氧化镝、氧化铽价格年内上涨52%、55%至元/千克、元/千克。
特别是进入下半年以来,受缅甸封关及国内多省份限电影响,南方部分地区氧化镨钕减产,而四季度稀土下游进入传统生产旺季,新能源车、风电、工业电机等需求持续旺盛,库存持续下降,导致原材料供需格局紧张,截至12月10日工厂库存降至吨,同比下降40%,导致价格达到十年最高水平,镨钕氧化物((Nd2O3+Pr6O11)/TREO≥75%:REO≥99%)出厂价涨至85.25万元/吨,同比上涨近一倍。
(二)双碳周期下,新能源奠定稀土未来需求高增长基础
常用稀土材料有稀土磁性材料、催化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发光材料等,其中最大的应用方向是稀土磁性材料,近年来需求增长速度明显大于其他稀土材料。年稀土磁材在稀土整体消费中占比为46%,相较年的43%提升3.0pct。稀土磁材(主要为钕铁硼)应用场景主要是新能源汽车、风电、变频空调、工业机器人、节能电梯、传统汽车、消费电子等,目前性能最强的永磁体是第三代稀土永磁钕铁硼,其能够降低各类电机耗电量,使电机在提供相同性能的同时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对电池的要求也更低,具备优秀的节能效果。
新能源汽车带动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钕铁硼需求量逐年升高,其最主要的稀土原材料为镨钕等轻稀土。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汽车零部件,可提高电机功率密度,从而使其具备更高的运行效率。目前,电动车的电机主要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与感性异步电机两种,高性能钕铁硼的下游需求主要来自永磁同步电机。由于永磁同步电机的能量转化效率较高、耗能低,同等功率下体积更小、效率更高,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预计将有更多电动车使用永磁同步电机,进而提高高性能钕铁硼在电动车的用量。
国内燃油车销量预计由万辆降至万辆,全球燃油车销量预计由万辆降至万辆。按照新能源汽车的高性能钕铁硼单车用量2.2-5kg(纯电动车单车用量5kg、混动车单车用量2.2kg)计算,-年国内新能源车约消耗钕铁硼1.21/1.54/1.93/2.37/2.85万吨;-年全球新能源车约消耗钕铁硼2.3/4.29/5.85/7.06/8.44万吨。按照燃油车的高性能钕铁硼单车用量0.4kg计算,-年国内燃油车约消耗钕铁硼0.9/0.82/0.77/0.73/0.69万吨;-年全球燃油车约消耗钕铁硼2.93/2.80/2.73/2.69/2.64万吨。
风电发展趋势稳健,永磁电机市占率有望提升。国务院《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到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提出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隔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目前首批1亿千瓦项目已密集开工。-年9月,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由1.48亿千瓦增至2.97亿千瓦,发电量占比由4.1%提升至7.8%,年1-9月风电新增并网装机量万千瓦,风电发展趋势稳定。
政策推动高效电机渗透率提升,未来两年工业电机需求带来的稀土边际增量显著。今年11月22日,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年)》,《计划》提出,引导企业优先选用高效节能电机,加快淘汰不符合现行国家能效标准要求的落后低效电机;到年,高效节能电机年产量达到1.7亿千瓦,在役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20%以上,实现年节电量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万吨。
高效电机包括稀土永磁同步电机和部分异步电机,而相比之下,稀土永磁电机具备效率更高、功率因数更高、定子电流小、负载能力更高等优势。在节能降耗方面,稀土永磁电机无需激励电流,电能的转化率更高,有着更好的节能效果。研究表明,稀土永磁电机的综合节能率达到15%,实验模型下28个月可从节约的电费中收回稀土电机的投资成本,长远来看,更换永磁同步电机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长期效益有利。在国家政策加持下,预计-年稀土永磁同步电机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进而带动稀土磁材需求。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年我国工业电机产量由2.7亿千瓦增长至3.2亿千瓦,复合增速约9%,增长趋势较稳定。根据全国稀土永磁电机协作网《稀土永磁电机发展现状与市场预测》中数据推算,稀土永磁电机钕铁硼单位消耗量约kg/MW。-年,假设工业电机总产量增速不变、稀土永磁电机渗透率分别按照保守情形(4%增至10%)和乐观情形(4%增至20%)测算,预计对钕铁硼的需求量分别为0.81/1.26万吨(保守情形)、1.38/2.51万吨(乐观情形),对应氧化镨钕需求量分别为0.26/0.40万吨REO(保守情形)、0.44/0.80万吨REO(乐观情形)。(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变频空调、工业机器人、节能电梯对稀土磁材也有一定需求增长。随着《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于年7月1日正式实施,定频空调产品全面退出市场,高效能的变频空调市占率逐年提升。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在-年见从7.2万套增长至21.2万套,复合年增长率达31%,随着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机器人需求有望大幅增加。节能电梯市场渗透率未来增速趋缓,需求主要来自新增需求量、旧电梯更换和节能改造,年底,市场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电梯约8-10万台,未来运行超过15年的电梯将继续增加。其他需求方面,个人电脑和手机产量的增加或对冲掉机械硬盘、传统电视机产量的下降。
我们测算国内、全球变频空调对钕铁硼需求量将从年的1.16/1.39万吨增长至年的2.13/2.57万吨,复合增长率16.4%/16.61%,拉动氧化镨钕需求从年的0.37/0.44万吨增长至年的0.68/0.82万吨;国内、全球节能电梯对钕铁硼需求量将从年的0.78/0.98万吨增长至年的1.07/1.33万吨,复合增长率8.2%/7.9%,拉动氧化镨钕需求从年的0.21/0.26万吨增长至年的0.34/0.43万吨;国内、全球工业机器人对钕铁硼需求量将从年的0.88/1.25万吨增长至年的2.08/2.60万吨,复合增长率24.0%/20.1%,拉动氧化镨钕需求从年的0.28/0.40万吨增长至年的0.67/0.83万吨。
(三)全球稀土供给高度集中,国家控制产能增长有限国内六大稀土集团开启新一轮整合。年9月23日,五矿稀土公告其接到公司实控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通知,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市人民政府等正在筹划相关稀土资产的战略性重组。随后10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前三季度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表示,下一步将稳步推进央企重组整合,在相关领域积极培育、适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并大力推进稀土、物流等领域专业化整合。今年1月,工信部公开征求对《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提出国家对稀土开采、稀土冶炼分离实行总量指标管理,实行稀土资源地和稀土产品战略储备,并首次明确对违反规定企业的处罚条例;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中明确年由工信部负责起草《稀土管理条例》。
五矿集团旗下的五矿稀土集团、中铝集团旗下的中国稀有稀土与赣州市人民政府控制的中国南方稀土集团为国内六大稀土集团中的其中三家,其战略重组将整合国内山东、四川、广西、江西、湖南等地的稀土资源。根据工信部、自然资源部所下发的年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统计,五矿、中铝与赣州政府的稀土资产的合计稀土开采指标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31%(按股权比例折算,其中,中重稀土占全国中重稀土矿开采总量的近61%,轻稀土占全国轻稀土矿开采总量近27%)。预计本轮行业整合后,中重稀土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或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国内总量控制下近三年增量全部为轻稀土。我国自年开始对稀土矿开采实行总量控制,年开始从稀土矿产品和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两方面分别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后改为“稀土总量控制计划”),为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资源,稀土总量控制政策延续至今。年中国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吨、吨,同比均增加20%。其中岩矿型稀土矿(以轻稀土为主)开采指标850吨,同比增加23%,离子型稀土矿(以中重稀土为主)指标19吨,同比持平。-年间,岩矿型(轻)稀土矿开采指标逐年递增,年轻稀土矿开采指标同比增长1.2万吨,年增长吨,年增长2.8万吨;相比之下,离子型(中重)稀土矿指标连续几年均为19吨,一直没有增加。
这与下游稀土永磁体需求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稀土资源禀赋有较大关系。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稀土储量占全球38%,冶炼分离技术常年保持全球领先,承担全球70%以上的冶炼产品供给,稀土产业链在全球中占据绝对优势。我国稀土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北轻南重”,轻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和四川凉山,可规模化工业性开采;离子型中重稀土矿分布散、丰度低,规模化开采难度大。为保护相对珍贵的重稀土资源以及保护环境,我国中重稀土的进口量占比较大。
海外短期增量有限,供应存在不确定性。海外稀土矿山产能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莱纳斯(产能2-2.5万吨/年)、美国芒廷帕斯(产能4万吨/年)和缅甸稀土矿。莱纳斯与芒廷帕斯目前已经接近满产,缅甸稀土矿由于多年来持续大量开采,优质矿产资源量不断减少,导致其资源品位逐渐下降,加之当地政局不稳定,未来出口量存在不确定性。
海外新建稀土项目多数处于可研阶段,受建设周期及技术周期等因素制约,预计近两年难以释放供给增量;加之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为逐步摆脱对我国稀土的依赖,也开始进行轻稀土冶炼与加工生产,预计待2-3年后其稀土矿投产开采矿产品将优先满足本国生产需要,长期来看或对我国稀土矿的进口产生一定影响。
年1-9月,中国进口未列明氧化稀土吨,同比增长6.34%,其中87%来自缅甸;进口稀土金属矿吨,同比增长14%,几乎全部来自美国。受疫情影响缅甸自7月份开始封关,导致我国未列明稀土自缅甸进口量矿由常规每月吨左右萎缩至70余吨。出口方面,去年受疫情影响出口持续放缓,受低基数效应影响年进口量较去年大幅增加。与疫情前相比,今年上半年出口基本持平,下半年开始逐渐放缓。
废料回收市场发展稳定。由于稀土矿山开采会产出污染物,而废料回收相对环保、处理成本较低,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回收市场呈现稳定发展态势。SMM数据显示,年前三季度钕铁硼废料回收的氧化镨钕供应量约为1.7万吨,占国内氧化镨钕产量30%。随着下游新能源车、风电等产业的发展,后续磁材消耗量有望逐年增加,废料供应也将随之增加,加之废料回收具有良好的环保效应,预计废料回收提供氧化镨钕供应比例未来有望逐年提高。预测-年我国废料回收提供氧化镨钕约2.0/2.6/3.4/4.4万吨REO,全球废料回收提供氧化镨钕约3.1/3.9/4.9/6.1万吨REO。(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四)新格局下稀土价格进入上行通道,稀土股价值重塑
结合下游发展情况以及上游供给情况,我们预测年全球氧化镨钕供给量为9.8万吨,需求量为11.4万吨,供给缺口为1.6万吨,-年供给缺口分别为1.3/1.2/1.0/0.9万吨。在海外稀土供给相对刚性、国内供给受指标控制的供给格局下,下游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或带动稀土需求量迅速扩张,而目前库存所剩不多,预计未来两年供需矛盾延续将导致稀土价格平稳上涨。
政策愈发重视,大国重器稀土将成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资源王牌。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的今天,全球各国资源争夺加剧,世界对稀土产业的重视程度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资金投入到进行稀土项目开发中。随着下游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能源金属的需求不断扩张,而稀土相较于镍、钴、锂等其他能源金属对我国有着不同的意义。我国在稀土资源产量和冶炼技术方面具备更强的全球主导权,稀土产量与出口量更是在全球占据统治地位,稀土供给端的合理规划将有利于稀土由战略资源逐渐转变为我国的战略优势,稀土价格保持在高位符合国家的最大利益。今年,我国先后进行稀土方面的立法、稀土资源战略整合等行动,显示了政府高层要将国内稀土反映其真正价值的决心。
双碳周期下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稀土需求增量释放,新国际形势下国家层面对稀土产业高度重视,加大产业整合力度、严控供应指标力求反映稀土真正价值,稀土行业或将进入持续的供应紧缺格局推动价格平稳上行,驱动稀土股业绩释放,价值重塑。我们看好年在行业供需持续紧张下稀土价格继续平稳上涨驱动稀土公司业绩,而碳中和时代新能源为稀土打开广阔成长空间与国内政策将稀土产业打造为我国资源王牌有利于稀土股的估值提升。稀土行业有望迎来业绩+估值双增长的戴维斯双击。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