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穆加贝与西方决裂的前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复制链接]

1#

点击北游说事儿-点右上角-设为星标

哲学/历史/政治/新知

不是所有说事儿,都叫北游说事儿

作者按:上期推文从蜜月到决裂:“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穆加贝面对西方的两段人生粗略回顾了穆加贝一生的两个阶段,以“激进土改”为分水岭,其中有些细节问题,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再深入说一说。

01

年左右,世纪之交。

穆加贝强推“激进土改”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白人农场主大量逃离,农业生产断崖式下跌;

国际市场丧失,经济崩溃,通货膨胀史无前例;

社会秩序动荡,津巴布韦人民面临严重生存困境。

然而,如果因此就简单把穆加贝描述成一个情绪不稳的,莽撞的统治者,却过于武断了。

要知道,穆加贝在独立后的十多年里一直是西方国家的宠儿,西方主流媒体眼中的明星政治家。

英国女王甚至在年加封其为爵士和荣誉博士称号。

就这么一位在天主教学校受过良好西式教育,一直以促进民族和解、开放宽容的形象展现在西方世界中的正义之士,怎么会一夜之间就变成莽撞的独夫,要去强抢白人土地了呢?

这个逻辑显然说不通。

如果你对国际政治有所了解的话,你会发现,历史上很多重大的政治决策,都会有一些关键信息和环节,被大众和媒体有意或无意的忽视或遮蔽掉了。

津巴布韦的“激进土改”就是这样的事件。

我来给大家详细说说:

穆加贝在决定和西方决裂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02

津巴布韦的土地问题,其实由来已久。

“激进土改”只是矛盾在世纪之交的时间点突然激化的结果,隐患其实早在独立之时就已埋下。

津巴布韦的独立是建立在一份重要的协议《兰开斯特协议》之上的。

年,在各方推动下,宗主国英国在伦敦兰开斯特大厦召集会议,旨在以和平方式解决罗得里亚(前津巴布韦)问题。

会议的焦点,就是土地问题,与会各方就此争执不下。

由英国提出的独立宪法草案中,明确了对白人土地和私产的保护。

其中要点在于:

除非因为必要的公共目的,否则不能强行征收白人土地;

当政府以合理目的提出征地要求时,必须给予足够的补偿才合法;

征地如果出现争议,需要提交法院裁决;

土地重新安置计划必须遵循“愿买愿卖”的原则进行。

对于英国提出的协议,穆加贝代表的爱国阵线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对。

因为穆加贝号召民众参与独立战争的重要诉求,就是“把白人的土地分配给黑人”,如果放弃这个要求,那么势必削弱他在群众中的信用,动摇他的权力基础。

还有个难以启齿的原因,是穆加贝对于今后是否能够拿得出那么多钱赎买土地,实在没有信心。

会议因此陷入僵局。

历史就是这么好玩,我们会发现:

政治家喊出动人的口号,总是容易的,真正关键的问题是:谁付钱?

陷入困境的兰开斯特会议,最后打破僵局的依然是:钱!

10月11日,英国代表卡林顿抛出橄榄枝说:“我们准备支持新独立的津巴布韦政府获得国际援助的努力”。

同时在中立国的施压,以及被排除出会议的风险之下,穆加贝代表的爱国阵线重回谈判桌,并在12月达成了《兰开斯特协议》。

在这份协议中,英国政府承诺为津巴布韦今后的土改资金背书。

根据协定,只要穆加贝政府承诺不强行夺取境内白人控制的七成土地,并愿意给自愿变卖土地的白人付款,英国就对渐进式土改提供财政资助。

说白了,津巴布韦请客,英国人买单,这样的协议,自然是穆加贝喜闻乐见的。

于是,津巴布韦成功独立。

但是,“定时炸弹”也就此埋下。

03

为什么说这份协议是定时炸弹呢?

我看很多人说了很多原因,不过,我看大多都是扯淡。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去填另一个国家的无底洞,还别说是国力日渐衰落的大英帝国。

当英国人无力支付巨额账单时,炸弹就引爆了。

难道是英国人如此不讲信用?

错!

英国人不但按照协议,持续给津巴布韦买单,而且还很高兴。

根据公开资料查到的数据:

光年的一次筹款会议上,津巴布韦就得到了国际社会高达6亿英镑的援助款项;

英国政府为津巴布韦的土地改革持续花费了万英镑的费用;

美国向津巴布韦提供了两亿多美元的援助;

西方国家还向津巴布韦派出很多志愿者、专家,参与津巴布韦的建设。

穆加贝也一直和英国保守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直到年,情况变了。

英国保守党下台,工党上台。

自称同属“帝国主义受害人”的工党政府,旋即宣布没有义务继续资助津巴布韦黑人去购买白人土地。

其实,英国人之所以不愿意继续资助,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从国际社会开始资助津巴布韦始,就不断有“津国权贵贪污资助款”的丑闻传出。

人们发现,很多被征用的土地会非常“巧合”的分到了穆加贝的亲信手中。

年媒体报道说,许多土地没有分配给无地黑人,而是给了政府的权贵,特别揭露了一个丑闻案,英亩的土地廉价租给了一位部长。

丑闻传出后,英国停止了在兰卡斯特会谈中承诺的向土改援助基金的注资。

年英国工党取代保守党上台执政后,更是彻底停掉了对津巴布韦的资助。

渐进式土改的结果,是很多普通的黑人民众并没有从中得到好处,主要受惠者是黑人中的上层人物和权势阶层。

这让英国工党中人愤愤不平。

自己捐助给非洲穷人买地的钱,却被肥头大耳的权贵捞了去,换谁,恐怕都会愤愤不平吧?

英国一停止资助,穆加贝顿时傻眼。

可能,你会说,都建国这么多年了,国家总应该有点底子吧,不可能外国援助一停,国家就没钱了?

要不,怎么有评价认为,类似于穆加贝和曼德拉这样的非洲民族英雄,都有个致命的特点:

长于革命,弱于治国。

04

在津巴布韦独立初期,政权虽然掌握在了黑人手里,但是政府管理,尤其是经济管理,还是延续之前白人统治时期的惯性在运行。

再加上和西方国家的蜜月期,外资的进入和国际市场的敞开,都不需要黑人自己去操心。

在国内白人和西方国家共同搭建的基础上,津巴布韦的经济保持了非常强劲的增长。

独立之初,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第二大经济体,GDP增长曾连续两年达到21%,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GDP增长率的3倍。

同时,良好的工农业基础和较高的受教育水平使津巴布曾经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率先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非洲国家。

这可能给了穆加贝一个假象,就是离了白人把持的经济部门和国际市场,黑人自己也能干的很好。

事实证明,离开白人对经济的把控,黑人政府显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看看穆加贝的经济政策就知道,应对危机,他除了滥发货币,似乎也不会做其他的。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津巴布韦严重依赖西方的结构问题逐步显现,终于导致在世纪之交,到了内外交困的地步。

而英国停止资金援助,相当于抽掉了津巴布韦最后一根稻草。

这才是穆加贝为什么强推“激进土改”的真实背景。

05

除了经济因素,促使穆加贝下决心铤而走险的另一个因素是国内的政治斗争。

年,曾经跟随穆加贝打江山的津巴布韦老兵开始发难,指责穆加贝政府忘恩负义,迟迟不兑现当年给老兵们的土地承诺。

反对党也趁机发难,利用经济困境给穆加贝施压,让他下台。

为了应对危机,穆加贝打开印钞机,给每个老兵兑现了津元赔偿金或是每个月津元的养老金,并同时把消费税从15%调高到17.5%,还对养老金的投资利润增收15%的税。

好死不死,穆加贝又赌国运似的,在此时参加了号称“非洲世界大战”的第二次刚果战争。

作为战胜方的津巴布韦不但没有得到刚果政府承诺的好处,还需要独自承担战争产生的巨额军费。

所谓一步错,步步错,世纪之交的穆加贝被搞得焦头难额,于是,“激进土改”随着黑人老兵疯狂攻占白人土地拉开了序幕。

先不论“无偿抢夺白人土地”中的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我们就只说“激进土改”的效果。

真如穆加贝所言,土改是为了津巴布韦的底层黑人和无地黑人,为了他们有地可耕种吗?

实际结果如何呢?

我们来看一些公开数据:

“激进土改”十年间,万公顷的白人土地被收回,白人农场的数量从个减少到个;

大部分被收回的土地没有还给普通农民和农场工人,而是掌握到高级军官的手中;

名津巴布韦国民军将领中有大约90%的人得到了津巴布韦最富饶土地的农场;

据称,前副总统穆菊茹夫妇至少拥有25处农场,占地10.5万公顷;

穆加贝夫妇也拥有16处农场。

而原来在白人农场有份工作的黑人,沦落为了流民。

显然,再把锅让“白人霸占土地”来背,并不合适了。

(全文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