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内PCB化学品龙头光华科技,布局锂电材 [复制链接]

1#

1.公司基本情况

光华科技业务包括PCB化学品、化学试剂及锂电池材料等专用化学品,其中PCB化学品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特点,化学试剂是公司的传统产品;锂电池材料是公司在多级串联络合萃取提纯技术和结晶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领先的电池材料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系列产品,具有品质稳定、高压实密度、循环稳定等特点;公司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产品包括梯级利用、原材料能量回收利用等,能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

2.公司发展历程

光华科技成立于年;年建成国内第一条氧化铜自动化生产线;年深交所上市;启动年产1.4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年启动年产2万吨梯级利用电池产线投产项目;年投资4.54亿用于建设“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项目”。

3.市场空间及潜力

印制电路板(PCB)为电子产品之母,下游应用广泛。印制电路板(PCB)是在电路中起固定各种元器件,提供各项元器件之间的连接电路,由绝缘隔热、有一定强度的材质制作而成的印制板材。印制电路板是电子产品的关键电子互联件,被誉为“电子产品之母”。印刷电路板应用产业范围相对广泛,包括通讯电子、计算机、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随着各类产品的电子信息化程度提升,新兴电子产品不断产生,印制电路板产品的用途与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年全球印制电路板下游应用中,通讯电子领域的占比最高,达31%。

全球PCB生产重心向中国大陆转移,中国大陆PCB产值增速高于全球。从全球PCB产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全球PCB产业最早是由技术起源的欧美地区所主导,而二十一世纪以来,受益于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亚洲地区逐渐成为全球PCB产业重心所在,从而形成了以中国大陆为中心,亚洲其余地区为辅的产业格局。根据Prismark统计,全球PCB产业产值平稳增长,但中国PCB产业产值从年的亿美元上升至年的亿美元,七年CAGR为7.8%,占比也由46%上升至55%。

PCB产业增速受宏观经济波动,传统3C数码市场增速放缓。印制电路板行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行业,应用领域广泛,涉及通信电子、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因而受到单一行业的影响有限,周期性主要随宏观经济的波动及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而变化。3C数码为PCB的主要应用下游,近年来,传统3C数码市场进入成熟期,产品增速趋缓。根据IDC统计,自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速度放缓,-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负增长,年小幅提升;自年以来,全球PC出货量也呈现增速放缓的趋势,增速为负的年份较多。综合来看,消费电子未来市场需求增量空间有限。

PCB化学品服务于PCB制造全流程,受PCB下游市场增长影响。PCB化学品是指PCB生产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电子化学品,产品涉及十余个门类、上千种化学品,包括孔金属化镀铜系列产品、镀锡系列产品等。PCB化学品是电子技术与化工材料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量大等特点,PCB化学品的品质直接影响到PCB板的各项性能。随着PCB市场的不断增长,高品质的PCB化学品有较大的发展前景,PCB化学品在PCB的成本结构中占比约12%左右,且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年,中国印制电路板行业产值有望达亿美元,依照这一比例测算,年中国PCB化学品行业产值有望达51.96亿美元。

电动化趋势确立,远期渗透率大幅提升。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整治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在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因此近10年来,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支持政策,旨在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对我国新能源车市场提出远期规划:至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50-6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销量中,BEV目标占比为95%以上。

能源转型提振锂电池需求,锂资源需求迎来快速增长。随着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加快,锂电池技术以及性能的不断提升,叠加碳中和目标下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带来的储能需求,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量将快速增长。据EVTank统计,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为.4GWh,按照单车带电量60度计算,预计到全球锂电池需求将达GWh。

我国锂资源禀赋相对有限,进口依赖度较高。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测算,当前全世界已查明的锂资源总量约为万吨,而全世界已探明锂资源储量为万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津巴布韦、中国5国储量占全球储量约90%;年全球锂金属材料产量约10万吨,折合约53.23万吨LCE。我国锂资源量约为万吨,占全球锂资源总量的5.73%;锂资源储量为万吨,仅占全球储量6.82%;年我国锂金属产量为1.40万吨,折合约7.45万吨LCE,占全球锂产量的14.0%。根据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援引的安泰科数据,年我国碳酸锂、氢氧化锂产量分别为24万吨、17.5万吨,仅仅依靠国内锂矿难以支持我国的锂盐产量。据中华环保研究会测算,中国的锂矿资源大部分分布于四川、青海和西藏等省份,受制于交通位置,短时间内大规模开采利用可能性很低,我国锂资源依赖于进口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锂资源供需紧张,海外锂矿扩产受限。从全球锂资源的需求角度来看,锂化合物除了被应用于锂电池,还被广泛用于玻璃制造等多个传统工业领域。根据SQM数据显示,年全球锂需求结构中,电池约占80%,是最大的需求端。据测算,年全球锂电池LCE当量需求为93.7万吨,按锂电池占锂需求的80%进行测算,年全球锂金属LCE当量需求为.13万吨。年全球锂金属产量折合LCE材料约为53.23吨,若要在年实现供需平衡,则平均每年需要实现21.79%的产量增长。目前全球锂供应主要由澳大利亚的四座矿山、阿根廷与智利的各两座盐湖以及中国的两个盐湖及一座矿山完成,受制于长协价格等因素,澳洲矿山短期内扩产量有限,南美地区受疫情影响以及区域政治动荡影响,扩产速度相对较慢。

动力电池退役潮在即,动力电池回收将为原材料重要保供手段。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由0.66GWh上升至.5GWh,9年CAGR为83.34%,呈现大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若假设年以前销售的动力电池使用约5年后退役,年以后销售的动力电池使用后约8年退役,则、以及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分别为14.64、30.19以及.19GWh,尤其是在年后,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会快速增长,五年CAGR可达72.66%。若能将退役动力电池其中的80%实现回收,则、以及年将相应增加11.71、24.15和.55GWh的动力电池原料供应,动力电池回收将会是未来重要的动力电池原料保供手段。

动力电池拆解回收技术路线多样,湿法回收为行业主流。目前对于退役动力电池的处理主要为梯次利用以及拆解回收。其中梯次利用则是将退役动力电池应用于通信电源、移动电源以及低速电动车等对电池性能要求相对较低的领域,而拆解回收则是将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拆解并经历一系列工序实现材料回收。拆解回收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其中物理修复法成本低,但对精细拆解的要求较高;湿法回收产品纯度高,但回收工艺复杂;火法冶金回收工艺简单但能耗较高,生物法处于发展初期,暂无商业化应用。从现有《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上的企业来看,湿法回收为目前行业内的主流回收途径。

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梯次利用场景多样,在通信基站领域具备较高性价比。梯次利用本质是将退役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当动力电池的容量降为初始容量的80%时,不再适用于汽车动力,但可以用于电网储能、低速电动车、通信基站等储能领域,而当退役动力电池性能进一步下降到初始容量的50%以下时,电池无法继续使用,则将电池进行拆解回收。随着我国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讯基站对电池的需求量也逐年上升,目前我国通讯基站多采用铅酸电池作为备用电源,而锂离子电池在循环寿命、能量密度以及高温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将退役磷酸铁锂电池应用在通信基站领域,将具有很大优势。根据《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场景与回收技术经济性研究》测算,若将循环寿命为次,能量密度为40Wh/kg,市场价格为元/t的铅酸电池的性价比视为1,则具有次循环寿命,能量密度60Wh/kg的梯次重组磷酸铁锂电池的性价比约为1.2,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性价比优于铅酸电池。

锂电二轮车用锂电池出货量迅速增长,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应用前景广阔。受益于下游锂电轻型车市场需求增长,人们出行方式转变偏好电动轻型车以及锂电轻型车渗透率的提升,年中国二轮车锂电池出货量为10.5GWh,同比去年增长8.2%。面对前景广阔的低速车市场,若将电动汽车上退役下来的动力电池用于低速车领域,将获得较快发展。据测算,年,将梯次利用电池应用于低速车领域的成本约为元/KWh,收益为元/KWh,将退役动力电池合理的梯次应用于低速车领域,也将产生巨大利润。

发挥原有业务优势,布局锂电池材料生产。公司原本就具备电子级硫酸铜、硫酸镍以及硫酸钴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在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方面,具备原材料、设备以及技术储备的优势。凭借着多年的化学试剂以及PCB化学品的生产经验,公司在多级串联络合萃取提纯技术和结晶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领先的电池材料生产工艺,进军锂电池材料生产。目前公司锂电材料主要产品包括三元前驱体及三元材料系列产品、磷酸铁、磷酸铁锂电池及磷酸铁锂系列产品、钴盐、镍盐、锰盐系列产品,具有品质稳定、高压实密度、循环稳定等特点。

提供退役电池综合利用方案,掌握梯次利用领域核心技术。公司退役电池综合利用产品是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进行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过程,主要包括梯级利用、资源再生利用以及原材料能量回收利用等环节。梯次利用方面,公司目前可提供各型号的梯次利用电池,包括通讯48V后备电池、低速车电池等。同时,公司针对动力电池的寿命预测、性能衰退等关键要素建立了电池数据库和电池模型,用以估计电池状态和预测寿命,开发了主动均衡系统,公司所开发的中力焕能电池深度管理系统(iMET)可加装在原动力电池系统上,能全时在线对电池组进行参数测量、状态估计、策略算法优化、执行控制优化。自年开始,中力焕能服务的系统近0套,涵盖不同类型电动车辆上,成功的提升了各类老旧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延长了电动汽车的使用寿命。

拆解回收到正极材料再生制造,回收技术行业领先。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已掌握了退役锂电池拆解的关键核心工艺技术,对于无法继续进行梯次利用的电池进行拆解,并对内部各部分进行分类回收,通过溶解、萃取、沉淀、电解等方法回收各类有价材料,最后经溶解、萃取、沉淀等处理后加入硫酸锰、硫酸镍、硫酸钴等物质调整溶液中各种材料的比例,制成硫酸镍、硫酸钴、氯化钴等化学品,其中硫酸镍、硫酸钴可以用于生产三元前驱体的原材料,从而形成了“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拆解回收-金属资源萃取-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闭环产业链,大幅降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成本。同时,年9月与年1月,公司及公司子公司成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白名单企业,为国内目前少数符合该条件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

磷酸铁锂回收工艺达行业先进水平,布局磷酸铁锂回收产能。年5月,公司宣布将在汕头现有厂区内建设废旧锂电池高效综合利用暨高性能电池材料扩建项目,项目总投资4.54亿元,项目基于公司现有磷酸铁和磷酸铁锂产品的市场优势实施,采用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回收工艺处于市场领先水平,可提高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综合利用率,降低回收成本,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形成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产业化的良性循环发展。项目建设周期2年,达产后将新增1.1万吨磷酸铁锂产能、0.6万吨磷酸铁产能、0.5万吨碳酸锂产能、1.3万吨磷酸铁锂前驱体产能,项目每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8.63亿元与0.97亿元。年12月,公司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项目募资12.5亿元在珠海投资建设高性能锂电池材料项目,计划建设年产5万吨磷酸铁和1.15万吨碳酸锂的综合回收生产线,建设周期为18个月。

4.竞争格局及优势

公司专注PCB复配与高纯化学品,有望受益进口替代。PCB生产过程需要使用的化学品众多,很多国内PCB化学品厂商仅生产少数几个门类品种的PCB化学品,且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不高,主要集中在中低端PCB化学品市场。而PCB光刻胶专用化学品、高纯化学品、复配化学品、专用化学试剂等高端产品的生产企业数量则相对有限,主要被技术先进的美、日、欧企业所垄断;公司为国内少数具备高端PCB化学品市场能力的企业,专注于高纯化学品和复配化学品的生产,公司产品基本覆盖PCB制造过程中的所有湿法流程,公司在PCB制程中的化学沉铜、电镀铜、电镀锡、化学沉镍金等环节实现了独立供应,国内暂无其他竞争者。

5.成长驱动和态势

国产替代叠加5G布局,控本增利稳增化学品业务。公司PCB化学品及化学药剂业务受益国产替代稳定增长,切入5G赛道与中兴通讯等公司建立密切合作。同时通过原料成本控制与产品结构优化,消化成本压力,提升盈利水平。

铁锂回收市场空间广阔,技术与渠道成为关键要素。动力电池退役潮将至,-年退役电池CAGR在40%以上。客车退役电池及生产废料为初期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主要来源。当前,电池回收渠道与定价机制尚不健全,构建稳定的回收渠道是电池回收业务发展的关键;同时,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工艺尚在不断开发优化中,毛利率受锂回收率影响较为明显,磷酸铁锂回收毛利受产品价格影响显著,而碳酸锂/磷酸铁回收毛利受产品价格影响较小。

提前布局聚焦铁锂,产能进入释放期。公司是首批工信部白名单企业,经营范围涵盖梯级利用至回收全过程。目前已具有2.6万吨正极材料产能。且尚有1万吨磷酸铁锂回收产能预计22年下半年投产,另有10万吨磷酸铁锂回收产能在筹建中,预计-年间投产。

打通铁锂回收再生全链条,技术产业化布局较快。公司依靠自身技术积累优势,自主开发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以及从磷酸铁锂废旧电池中回收再生正极材料的全链条技术。产品具有较好的低温性能,且生产过程绿色环保,已收到市场认证认可,技术产业化完成,进入产能规模释放阶段,具有一定先发优势。

针对性布置回收渠道,焕能服务加深绑定。公司主要针对客车厂商搭建回收渠道,年至今,公司已与北汽集团、南京金龙、福建欧辉等客车厂商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公司基于自身开发的电池性能服务技术带来的优势,加深与换电企业、电池企业及商用车企业的绑定,使得退役动力电池来源进一步夯实稳固。公司的首个焕能服务站已于年在北京建成。

6.财务数据

年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8.10%至25.80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21.0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22%至0.62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至0.41亿元;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下降64.57%至0.44亿元。

Q1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44.63%至7.6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9%至0.35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至0.34亿元;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增长45.03%至-0.50亿元。

H1业绩预告:

H1实现归母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56%-.20%至7,万元-8,万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7%-.30%至7,万元-7,万元。

截止年Q1,公司总资产30.09亿元,股东权益16.23亿元,负债总额13.85亿元,资产负债率46.03%;负债方面,流动负债13.17亿元,占比95.09%,非流动负债0.69亿元,占比4.98%;资产方面,流动资产17.72亿元,占比58.89%,非流动资产12.37亿元,占比41.11%。

7.生意特性

查理芒格:长期来看,股价年收益率等于净资产收益率。

所以,净资产收益率是一门生意研究的重中之重。从杜邦分析拆解三种生意模型,第一种是它做的事别人做不了(差异化,无形资产、经济商誉,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