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2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周阳乐通讯员胡莎伍一帆)当地时间2月26日上午8时15分,在津巴医院(以下简称帕院)会议室举办了一场分享中国卒中诊疗经验的专业讲座,中国(湖南)第20批援津医疗队神经内科专家张瑶副主任医生担任主讲人,40余名帕院医生参与此次讲座,会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脑卒中救治讲究争分夺秒,不同时间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此次讲座,张瑶着重围绕时间与检查项目,时间与治疗手段和药物选择,医院在缩短卒中患者救治各环节的细节。在座的医生无不感慨中国速度、中国人协作的力量。“目前我们与中国的卒中诊疗差距很大,我希望首先从医务人员、医学生做起,向身边的人、向大众普及卒中的识别方法。虽然帕院暂时无法像中国一样建立静脉溶栓小组、介入救治小组、外科救治小组、重症小组等,但设立专职的绿道医生,让医生等病人而不是病人等医生是非常重要的。以时间作为卒中救治质量把控,这一点非常值得借鉴,需要因地制宜建立帕院的时间节点考核指标。希望能有医院亲身感受学习!”Mushawarima医生真诚地说。据悉,津巴布韦饮食口味极甜、极咸,少蔬菜多主食,肉类均烤炸,人民以胖为美,医学知识匮乏,无法进行血压血糖监测,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慢病管理十分欠缺,经年累月的血压、血糖、血脂异常导致卒中患者人数连年升高。面对津巴布韦的卒中问题,张瑶提出预防先行,将疾病的管理口前移。在10省14次义诊中,中国(湖南)援津巴布韦医疗队为当地百姓进行血压、血糖普查;通过自制(中英对照版)四高饮食科普PPT进行巡讲,提高津巴布韦民众对做好疾病自我管理的意识;宣传推荐中国传统中医针灸治疗,帮助卒中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目前已有很多中风患者前往中国—津巴布韦中医中心寻求中医针灸治疗。依托中国—津巴布韦中医中心,帕院的卒中病人有了更好的预后保障,帕院医务人员也纷纷为中国“功夫”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