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现在还有人完全没听说过「比特币」,要么是深山老林,不通电不通网,要么是装傻充愣,不老实逗你玩,当然也有可能是真傻。
毕竟,单单中央电视台,年「比特币」就出现过次,平均两天出现一次,还没算地方台、报纸、广播、手机媒体。
听说过归听说过,但要说了解「比特币」的人,整个中国不超过5%
某大V曾今说过:
现在和普通老百姓解释什么是比特币,就像在70年代(X年)与普通老百姓解释什么是互联网。
我想说
/p>
那要看谁来解释了,您没遇见我呀!
读完这篇文章,你对「比特币」的了解会变成中国的前10%(咱还是谦虚点)
好,开始,咱们先看一个故事。
有一个村子,与世隔绝的,住着千百号的人,村里的居民要买卖房子,用什么交易?直接用黄金?那多麻烦呀,又重,又容易被抢劫。村长想了个好办法,你们把金子交到我这里来,我给你们发代表金子的红票票,你们拿去互相交易,不就方便多了?村里居民一想,对,是方便多了。更方便的就是把红票票也存在村长那里,要村长记个账,比如记上李老哥20张、王大头50张。大家平时身上就留个零碎。要买卖房子了就直接村长那里划个账,不就得了。你看,到这里,村里居民的金子就变成了村长账本里的数字、还有村长发的红票票。但村长迫于压力,偷偷往自己的老丈人名字下面加个张,怎么办?金子上也没刻名字,谁都说不清楚,是到底他老丈人本来就这么多,还是村长给私自加上的,那么大家的黄金都要分给他老丈人一点。而且保不齐哪天,天灾人祸的,起个火,村长那本帐付之一炬,怎么办?村长老眼昏花记错一笔,怎么办?我说我有张,他说他有张,大家相信谁?好,那村里要改革,怎么改?人人一本账,谁也别藏着掖着,就放家门口,谁都可以看。账上记着全村老百姓每个人有多少钱保证每个人的帐本内容都一样,一页一页的记,记上的内容就不可以更改就象这样,第一页:王大头50张李老哥20张陈花花40张……王大头要给李老哥50张,买他的房。王大头就吼一声:哎!大家听好了,我给李老哥50张。街坊一听:嗯,是王大头的声音。然后大家各自翻开账本一看:嗯,王大头确实还有50张。然后憋着气听李老哥的声音。李老哥收到钱后也大吼一声:哎!我收到50张,是王大头给的。大家一听:是李老哥的声音。然后大家就在账本上第二页记:王大头-50、李老哥+50。然后一起大吼:我刚刚记下了,王大头-50、李老哥+50。这吼起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王大头给了李老哥50张,整个村子都知道了,所有人账本的第二页就变成了:王大头0张李老哥70张陈花花40张……好,现在陈花花也要买房,但钱不够,他动了个坏脑筋,在自己的账本上给自己加了20张。然后就吼:哎!大家听好了我给王大头60张。大家一听:是陈花花的声音。打开账本一看,不对啊,陈花花没有60张。然后街坊邻居互相一对帐,确实陈花花没有60张。街坊领居谁也没往账上记。嗯,谁动坏脑筋都不行,账本上全村老百姓加起来一共就张,你一个人多了咱们大家就少了没人会去记这“损己又损人”的帐。要是谁家着了火,账本烧没了,也不打紧,全村老百姓的账本内容都一样,再抄一份就得了。什么?你说全村千百号人一起着火,这……该是世界末日了吧。村里人都觉得好用,但老是吼来吼去,有些麻烦。小镇上就诞生了一种职业“广播员”。这些广播员干什么呢?他们成天在村子里转悠,一旦有居民开始吼,他们就跑过去,挨家挨户的问:没问题吧,都听见了?然后和自己的账本一对。恩,没问题,就记在纸上,每当记满一张,就到村里广播台,把这一张的内容播给全村老百姓,老百姓就听着广播记着帐,住的再远也能保持账本同步。你说什么?广播员瞎报?所有人都听着呢,包括那些交易的双方,还有他们的邻居。村里有个规矩,广播员不能老是一个人当,得通过考试,考的又快又好的人才能当一次广播员,广播一次。后来啊,来了个外乡人,他就问:你们用的这钱叫个啥名啊?乡亲们答到:叫「比特币」
好了,故事讲完了,上面说的:村长记账,就叫做中心化账本,村长就是银行。
就像现在我们把钱存银行,银行帮我们记账,所有人都相信银行。
村长会在自己老丈人名字下面多加张红票票,银行也会在政府的授权下,给政府多加钱,这叫铸币权。
说白了,就是一个数字而已,这就是货币增发。
货币增发,会合理合法、神不知鬼不觉的,从你我口袋里把钱偷走。(什么没收财产、强行征税都是很低级的敛财手段)
30年前,每个月块,一家三口活的挺滋润,现在每个月块,一家三口你滋润一个我看看?
这不是单单生活水平提高了的问题,这是你我手里的钱,被货币增发冲淡了,或者换一个词更好理解:通货膨胀。
这里的通货,指的就是钱,市面上钱变多了、膨胀了,但是可以购买的商品没有那么多,怎么办?东西涨价呗!
当然,适量的货币增发,是可以促进经济的,你看你看,一个个毛头小伙儿,是不是为了买套房,拼命的加班挣钱。
反面的例子就是津巴布韦,一个非洲的国家,到街上买个面包,唰~一张钞票,十亿,还正好。刺激吧,十个亿的买卖。
故事里说了,村长手里的账本会被烧掉、镇长会记错帐。这你放心,银行的核心系统很难被攻击,也很少记错帐。
只是要花费许多人力、财力去保障,钱从哪里来?从你我的钱包里来。(各种手续费,各种贷款利息等等)
那么故事中人人一本账是什么呢?你真聪明,猜对了一半。
人人一本账的模式叫做「分布式账本」,这种模式下用的钱,就叫「比特币」。
不过你放心,比特币交易时,不会拿个大喇叭一群人在那儿吼。
有了互联网,计算机会帮你吼,帮你和全世界所有的账本对账、记账。这一过程也就是几秒钟的事儿。
还记得故事里的“广播员”嘛?“广播员”在比特币系统里,被称作「矿工」,他们打包(就是故事里跑来跑去记录交易)、广播交易,就叫做「挖矿」,当然这一切是有报酬的。
报酬从哪里来?从交易双方的手续费里来,矿工还会“挖”到比特币,你可以理解为系统对矿工的奖励。是的,「比特币」还没有完全“开采”完毕,但它是有限的。
另外,这种人人一本帐的模式还有一个名字「区块链」。
「区块链」还可以应用在:科学、医疗、教育等领域。具体应用方式可能不同,但基本逻辑是相同的: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
「比特币」就这么简单,懂了这些,你对比特币的了解已经是全世界前20%。好了,接下来要发车了,终点站全世界前10%,我们要在认知上再超越全球7亿人。
「比特币」,是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它可能改变人类现有的组织架构,比如国家、公司等等。
到现在为止,「比特币」已经完美运行了7年,没有出现过任何失误,而且没有人参与管理,它是一个自动运行的系统。
这个系统运行的成本相对很低,你看那一栋又一栋银行大楼,就知道了。
「比特币」的总量是万枚,也就是说,全世界就这么多。没哪个人、哪个组织有权利、有能力改写这个规则,所有比特币预计会在年全部“开采”完毕。
在比特币系统里,没有人是中心,所以绝对公平,这就是比特币的特性:去中心化。
故事里说的王大头、李老大等等,其实不是人,它们是一个一个地址(交易需要密码,密码可以生成地址,可以理解成电子邮箱的地址)。在比特币的交易中,我并不需要知道你是谁,你也不需要知道我是谁。
▲著名的「比特币勒索病毒」蓝框内的就是黑客的地址,这个地址不会暴露任何个人信息
这就是「比特币」另一个特性:匿名性。
你现在存在银行里的钱,有需要的话,会被随时查封、冻结、没收,你说不可能?
悄悄告诉你,最近一次成规模的对公民财产的没收,发生在大概50年前。就连著名的瑞士银行,近年来也因为国际压力,冻结、查封、公开了某些账户。
▲配图与文字无关
在战乱地区,没收公民财产用作战争的事情时有发生。当然,发达国家不会用这么低级的手段,他们可以开动印钞机。
在比特币的系统里,只有你可以处置你的财产,结合它的匿名性,你的财产真正得到了保护。
我们来设想一个情况:我很惨,穷的没饭吃,但是我很励志,每天饿着肚子写文章,我的故事被津巴布韦一个老外知道了。
他很感动,表示要给我捐个几十亿让我买面包吃,我说:OK啦,太thank你啦,就等你的几十亿啦,我的帐户: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延中支行62220102****开户人是:晓太阳身份证是:************
津巴布韦的老外一看,懵逼,再看,逼懵,这什么和什么呀,算了。然后?然后我就饿死了。
在比特币系统里,这个故事会是这样,我把我的比特币地址发过去:
1AtJnk8yhifgcaQQAh9uX9f2Kc71Uavuv2
津巴布韦的老外确认过以后,几秒钟就给我打过来了折合十亿津巴布韦币(大概人名币5块钱)的「比特币」。
我高高兴兴买了个面包吃了,没死。
这就是比特币的特性:全球化,任何地方,收发比特币,会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