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维小维生素职场
财商
干货
认知
这是维小维第篇原创文章
全文阅读约需4分钟
文末有个粉丝福利,一定要看到最后哦
光荣地自夸一下,我也是一个当了8年妈的人了。
我还没试过,从事一个岗位这么长时间还这么有志向的。
当他还是0岁的时候,我立志,要把儿子培养成莫扎特。
于是我买了10张莫扎特钢琴曲的CD,每天都快听到想吐了,还是摸着肚子说:宝宝再听一会,出来你就会弹了哦!
当他1岁的时候,我立志,要把儿子培养成爱因斯坦。
于是我买了补铁的,补钙的,补锌的,各种号称吃了能让孩子更聪明的补品,虽然看着支付宝账单略有心疼,再想想爱因斯坦就立马止疼。
当他3岁的时候,我立志,要把儿子培养成李白。
于是,每当他全神贯注画画儿的时候,我硬是要他中途停下背唐诗,结果,“离离原上草”的下一句,总是“粒粒皆辛苦”,他还说,挺工整的。??
当他6岁的时候,我立志,要把孩子培养成马可.波罗。
我指着地图说,这里是津巴布韦,那里是埃塞俄比亚,那个小岛叫做图瓦卢。在最彰显面子的亲戚聚会里,他张口背诵了n个国家的名字,我装X的心膨胀到了极值,好像咱娘俩已经去过了那么多都记不清楚在地球哪个位置的地方。
当他8岁的时候,《最强大脑》火了,我又改变志向了(话说我的志向波动程度和A股有一拼啊)。
我要把孩子培养成冠军王峰那样过目不忘的高智商俱乐部成员。
于是,我给他报了“世界记忆大师”班,给他买了右脑记忆题,结果……
我被《最强大脑》的名牌导师Dr.魏给啪啪打脸了。
他写的一本书《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简直就是科学版“育儿辟谣大全”。
我才发现,我从儿子0岁开始立下的志向虽然是高远的,但方法是暗黑的,道路是曲折的,对策是错误的。
书里提到的8大当妈必须知道的误区,你们都要好好搬小板凳听听,真正的科学家是怎么说的。
/01/
听音乐能提高智商?No!
听音乐能让孩子更聪明的研究,其实是针对成年人的,而且那个研究的结果是:莫扎特音乐对成年人智商的影响都极其微小。
只能说,给孕妇听一点舒缓的音乐,的确可以让她们心情放松。但是提升胎儿智力和乐感这些说法,就算了吧。
我终于恍然大悟,难怪我儿子出来了之后,8年了还不会弹钢琴。
/02/
补铁能补脑?No!
补铁,对新生儿大脑发育其实是没有帮助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补充ω-3脂肪酸和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用人话说就是“鱼油”和“深海鱼油”。
但是比吃这些东西更有效的,是刺激孩子大脑中的神经元“突触”。
每个人在0-6岁的时候,这个“突触”要削减大约40%。
所以,0-6岁是塑造这些“突触”最好的时机,不断用音乐、运动、视觉刺激去增强这些“突触”——比如多跟孩子玩拼图游戏、教他东西分类、和他一起唱儿歌,都是非常有效的刺激方法。比补铁补鱼油有用多了。
/03/
学习和玩具越多越好?No!
脑科学家就是不一样,凡事都从身体和大脑运行机制出发讲道理。
我们身体上的肌肉,你拉伸它,让它运动,它会得到刺激和训练;但是超过范围的刺激,肌肉就会拉伤。
同样地,大脑的神经,也会因为刺激太多而“受伤”。
比如说,孩子在专心致志画画儿的时候,我其实是不应该打扰他的,就让他在一个时间里面认真做一件事情。等他做完了,才拉他去背唐诗,否则他就会两边都做不好。
难怪儿子能够自创“离离原上草,粒粒皆辛苦”,因为我的干扰让他视觉输入的世界,突然又变成文字输入,记忆是会混乱不堪的。
辛苦了,我的儿子!
/04/
灌输知识是教育?No!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小时候跟小朋友去玩儿,突然看见一只奇怪的鸟。
那个小朋友很骄傲地说:我知道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它是褐喉画眉!
而费曼呢,他不知道这只鸟叫什么名字,但是却开始观察它,思考它是怎么生活的。
为什么不知道鸟名的孩子,后来却成了物理学家呢?
原来一个人的人脑是会自动建立两件事的因果关系的。孩子会自己观察,建立他自己的思维,所以他会知道吃了就会饱,放手就会掉。
引导小脑瓜自己去思考、观察、总结,比灌输他们知识更加重要。
我反思:儿子虽然背诵了无数个国家的地名,的那是他连那个国家有什么风俗人情,里面的人是怎样生活的都完全不了解,又怎么能成为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呢?
顶多做一台“小霸王复读机”而已。
/05/
玩乐高是荒废学业?No!
《最强大脑》有一集强烈震撼了我。
选手鲍云蒙眼走蜂巢迷宫,比手持地图开眼的选手更快地走出来。
他的空间认知能力可以说是我的一万倍了吧,我猜想,我要是走进这个迷宫,一定要带1年的干粮。
但是Dr.魏说,这样的空间认知能力,你的孩子也能做到!
最典型训练这种空间能力的玩具就是乐高。心理学家发现,玩这一类玩具能够让孩子的精细动作、发散思维、语言能力都有质的提高。
爸妈们还可以有意识多跟孩子说“我把卡片放在架子中间”、“我把书放在桌子的右边”来营造空间想象力,再长大一点,就可以说东南西北来确定方位了。
我在想,What??东南西北?那是史诗殿堂级难度了!
我估计要先拿着地图研究一年,才有资格跟儿子玩这种烧脑的游戏。
/06/
记忆术等于过目不忘?No!
你可能看过有人赢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背了圆周率小数点后几百位甚至几万位的数字。
O着嘴看完后只能鼓掌鼓掌,把他们捧成了1号梦幻偶像。
事实上,这种记忆大师能记住的,只是经过可以训练的特定目标。
也就是说除了圆周率小数点后几百位数字,他们日常的生活安排,还是要靠冰箱贴便条才能记得住。
所以刻意训练的记忆术,并不等于学习能力强。反而一个人最强的学习能力,来自于理解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讲个小故事。
德国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得了诺贝尔奖之后,曾经到处去演讲。他的司机一天听遍,也能背诵了。
有一天司机说:老板,不如我替你讲吧,你休息下。
然后,他的确做到,倒背如流地讲完了。我正想给这个“多功能司机”鼓掌呢,突然……台下有一个人举手问了一个物理学问题,司机也算镇定啊,他微微一笑说:“这个问题嘛,太小儿科了”,他扭头看看旁边的普朗克,“就让我的司机来回答一下吧。”
大家看,记忆是一个连司机听多了都能做到的事情。
但是深入理解事物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却只有真正的物理学家可以做到。
/07/
孩子发脾气是不懂事?No!
我们成年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一般克制克制,就能调节。
但是孩子不一样,一旦遇到喜怒哀乐各种情绪,一般就会哇哇大哭。
这是孩子不懂事吗?No!那是他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
一个人的脑,分为情绪脑和理智脑,孩子的理智脑发育要到20岁才能成熟——所以一旦生气了,理智脑完全没法管住情绪脑,只能哇哇大哭大闹了。
如果想减少孩子发脾气的情况,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他“理智脑”的发育。
比如,引导他思考自己情绪的起因,让他了解到,发脾气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所以,想要你家孩子发脾气后三省吾身是不太现实的,但是“一省吾身”还是有帮助的哦!
/08/
孩子看见陌生人害羞?
家长才是罪魁祸首!
有一次,Dr.魏在小区遇到一个强势的妈妈,于是问她的女儿: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
小女孩看看陌生的Dr.魏,正想说话,她妈妈就抢话了:她叫做xxx。叔叔问你呢,你怎么不回答啊?
瞧,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吧,一个孩子的代言人,把孩子的戏份都抢了,你在演宫斗戏吗?还说孩子太害羞!
有一种“害羞”,叫做“你妈觉得你害羞”。
还有一种非常常见的“害羞”症状原因,是“过度保护”。有一个场景大家应该很熟悉了:爷爷奶奶们,对着满世界乱跑的孩子大喊“不要乱跑”、“当心摔倒!”
其实,在这些呼喊声中,孩子会误以为这个世界很危险,变得不愿意主动去争取,去探索,最后就会显得胆小畏缩,对人害羞了。
快!自我检查一下,这些被强加的“害羞”,你家孩子有没有?
写到这里,我心里的愧疚已经汹涌到不能自已。
虽然当妈当了8年,但在这个岗位上却犯了很多错误,幸好儿子没有炒了我。
看来是时候重新立一个志向了:我要把孩子培养成脑科学家,以后长大了教教我怎么带孙子,好让我的老年,创造出更美好的育儿事业新高峰。
小维的叨逼叨:
有一句话我特别赞同:养孩子就好像造火箭,付出满腔心血,却总是希望赶紧把他发射到外太空……特么太戳心了!
我今天特意问Dr.魏要来了3本他的新书送给大家,方便各位早日把火箭发到外太空,然后去火星上享福哈~这本书长这样,封面给大家先睹为快:
赠书获取办法:
方法一:本文后留言,留言点赞数排名第一的朋友,自动获得赠书一本;
方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