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后疫情时代我究竟是该买房还是卖房 [复制链接]

1#

早上起来看了一部电影简介,王小帅执导年上映的“地久天长”,该片主演王景春、咏梅包揽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和最佳女演员银熊奖。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年12月,被“卫报”评为“年度十佳影片”,电影差不多3个小时,从获奖角度应该算是专业认可的难得好片,可惜票房一般,电影颇为沉重,加上我自己生活中20多天前刚刚送走一位朋友,下周又要去参加另外一位朋友的“告别仪式”,所以即便只是看看电影简介就让我心里”五味杂陈“。

电影总导演用主人公的三十年岁月给观众剖视生命,三十年浓缩为电影里面的三个小时可谓“转眼即逝”,电影呈现的似乎是一个特定年代的特定故事,但何尝又不是每一代中国人的遭遇和命运,实在“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中国人是极坚韧的,而这实际上是多灾多难的民族传承下来的基本生存技能,想要活下去,即便再苦,再难,总还是努力前行。

人的一生漫长又短暂,年轻的时候我们总喜欢用“永远”来形容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的关系,但回过头来看,生活可能不是你我所愿,很少人会真正理解“明天和意外”会那个先来,可能突然之间一个家庭就转向那种计划之外的无常。

还记得数月前朋友在电话里相约等身体好了来我家聚餐,她喜欢我做的红烧鱼,医院见她还有说有笑,一个星期前我和太太还琢磨着送点什么药去帮着缓解她身体上的不适,几天前老乡还过来说去她家里看望,我还记得一个多月前朋友们四处转发的“征血通告”,我们和她的朋友们都在翘首等待美国实验室的结果,每天期盼好消息的到来。

然后,就突然没有了“然后”

想对每一位读者朋友说:请务必好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阳光灿烂的日子”,也珍惜“风雨交加的日子”,在还可以“爱和被爱”的时候,珍惜“身边人”,在还可以走动的时候,珍惜每一次相聚,因为“再见”有可能是“再也不见!

生命的基调是无奈居多,从起点开始,不管如何折腾,都是那个不可逆的终点,所以,如果着眼“结果”,生命会变得毫无意义。但幸好除了“结果”以外,我们还有“过程”,“结果”不可逆”,但“过程”可变,即便退“一万步”,“过程”的可变也只不过是一种“幻觉”,但不能否认,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如果什么都不可以被改变,那就每一天都“开开心心”过。

生命不易,何必还要再为难自己,从一个笑容开始,至少可以有一个好心情。

如果实在开心不起来,至少记得用“第三”视角,把生命中的“苦难和不堪”看成一段不是很愉快的“经历”!

如果“看不破”,我们还可以学会“放下”!

在我们抱怨命运不公,在我们哭泣和悲伤的时候,记得我们至少还有机会和能力可以“抱怨”和“悲伤”!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过如是!

说回地球上的“四大央行”和当下的美元货币体系

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中国央行。

尽管四大央行的当家人不同,但年在经历Covid-19以后四大央行的基本思路都是“拿时间换空间”,人性的关系,不到迫不得已,没有一家央行愿意直面“苦难”,当然,在此背后的实际上是“*府”和“民众”都不愿意直面“真实”和“苦难”,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都是如果一针”杜冷丁“不能止痛,那就再来一针的思路。真所谓“繁荣早已耗尽了自身的力量,可是为了避免一次大萧条,它的生命周期被人为地延长了。”,但这实际上是更真实的人性,即便都知道明天不好,但还是更愿意”醉生梦死“,而不是”直面苦难“。

好听一些,人是生活在”希望“里,不好听一点,人是生活在”侥幸“之中,但显然,这就是我们的天性,我们作为人的天性。

美国年资产负债表3-4个月增加的负债是之前的%

欧洲央行资产负债情况是年中期以后一直在持续扩张,但年经历了一次陡峭上升,百分比角度年的资产负债表是年初的大约60%

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非常克制,这也可以在某种程度解释近期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后的货币因素,但从相对角度,从年到年,中国的央行资产负债表是增加了%,而这个数值欧洲央行和美国央行都大约是%。

日本央行年的央行负债表增加了大约20%,但日本央行从年开始就在负债,负债,再负债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基本连歇一口气都没有怎么考虑过。

居住在新西兰的关系,顺便贴上新西兰央行年资产负债表情况

以绝对数量角度,新西兰央行资产负债表不值一提,但站在相对角度,新西兰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增长速度冠绝全球,年的增长幅度是大约%。换一个角度,新西兰是全球经济体里面covid-19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新西兰经济在新冠冲击之下体无完肤,旅游业占新西兰GDP超过10%,旅游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百分比是8.4%,旅游业的突然泄火让新西兰经济基本处于宕机状态,新西兰工*依靠*府负债在发达国家中占GDP比重偏低的优势疯狂增加债务,外在表现就是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快速扩张。

当一个国家经济整体歇菜的时候,为了延缓经济体的“宕机”或者说”经济活力“的彻底消失,很大概率*府会想办法创造一个亮点,或者叫做“通胀”行业,由于各国经济结构的差异,各行各业的经济周期所处位置不同,各国货币体系的结构差异,各国*府挑选的亮点行业也各有不同,新西兰*府显然是选择了房地产作为后疫情时代的“通胀”行业,而伴随着工**府的再次成功执*,未来三年新西兰确定性最大,最牛掰的人群显然是离工*最近的“无产阶级”,有关工*再次执*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后面会专门讲述。

要完全说清楚当今世界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货币,信用,债务,经济体系需要巨大篇幅,需要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可以自己到互联网搜索,我只聊一些互联网不太容易搜索到的重点。

人类各种社会活动的根源是人性,人性中”多了更多“,”好了更好“的对于物质追求和占有的那种天性。

为了便于占有更多物质或者叫做财富,人类发明了货币,货币本质上是财富的载体,是财富的第三方表现。

而由此产生了货币体系,人类早期的货币体系都是实物体系,发展到最后基本都归入”金本位“和”银本位“这两大贵金属体系。

这也就是传统上面谁家的”金银“多,谁家的财富就多,谁家就更有钱。

在某种程度上面,人类各种*治活动争夺的就是货币权,当年秦始皇一统中国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统一“货币”

二战以后,美国成为战争最大赢家,美国确定了一套美元和黄金挂钩,全世界所有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货币体系,这个体系叫”布雷顿森林体系“,这套体系实质上建立了”美元即财富“的全球货币和信用体系,也赋予了”美联储“全球央行的核心职责,也由于这套货币体系的存在,其他国家的货币并不代表财富,但”美元“就代表财富,美联储发行美元等同于发行”财富“。这套货币体系给予美国*府“铸币税”权利。

布雷特森林体系规定的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任期间被终结,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却被保留,同时被保留下来的是尽管美元不等于1/35盎司黄金,但依然和一定数量的黄金存在对等关系。

到了里根总统时代,里根总统创造性地把美元发行和贵金属或者说黄金脱钩,美元的发行以美国*府的偿债能力或者说美国*府信用挂钩,而美国*府的信用说穿了就是美国*府的财*收支,而美国*府的财*收支本质上就是美国的整体经济。

美国财*部以自己的财*收入作为足额偿付债务的保证来发行美元国债,其中由市场金融机构和其他国家申购的部分形成美元回流,比如中国*府手头持有的美国国债就是代表已经发行的美元回流美国,而由美联储购买的部分就构成了新的美元发行。

而上面图表中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快速增加代表的实际就是美联储新美元发行的快速增加,由于央行的职责不同,欧洲央行,日本央行,中国央行,新西兰央行的货币供应更多局限在各个经济体内部,但因为当前货币体系“美元即财富”,所以,美联储通过发现美元等于在过去几个月给世界增加了差不多3.5万亿美元的新增财富,很显然财富并不能通过增发货币来获取,但现实世界美联储却在实实在在干着通过增发货币来获取“财富”或者叫做“购买力”的勾当,当然,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迅速稀释世界现存财富或者说给全球财富注水的过程,是一个美国掠夺世界财富的过程。

(上图为美国*府债务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战结束前后曾经达到峰值%,到了里根总统上任前夕达到差不多最低点,里根总统创造性的货币发行机制从此让美国*府成为某种意义上全球经济的“寄生虫”,美国*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增加实际上就是美国从全世界经济体里面吸取养料的增加,从年到现在,基本上每一届美国总统都是大无赖,都是我根本不会在意我身后洪水滔天的思路,例外的就是年富力强的克林顿总统,在他任期,美国*府债务占GDP比重有所降低,美国*府曾经实现阶段性财*盈余)

(上图为美国*府预算占GDP比重的长期统计图表,年左右美国*府财*预算赤字是差不多美国GDP的10%)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年代尼克松总统耍无赖以后,全球依然愿意维持美元作为全世界核心货币的原因我推测是由于在战后美国*府负债占美国GDP的比重持续下降给全世界塑造了一个负责任的*府和一个欣欣向荣的美国经济有很大关系,而这种形象也造就了里根总统上任以后创造性的美元发行体系。当然,在我看来,真正导致美国*府负债占GDP比重下降的是二战以后各种军用技术的民用化导致的新技术,新经济的快速增长,包括二战以后的婴儿潮的人口年龄结构所造就的社会经济蓬勃向上的机会。

所以,站在今天的角度,如果我们考虑比如当前的全球性货币体系能否继续存在的前提就是美国*府有没有可能重复二战以后*府负债占GDP比重的持续和健康的下行。

指望比如通过勒紧裤腰带降低*府负债的可能性是无限接近于零,因为没有一个美国公民愿意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作为一个民选国家,你不让我好好过日子,我就只能让总统回家种田,选更有能耐画饼的“演员”当总统,所以,作为美国总统,正常不太可能选择这样一条“自取灭亡”之路,即便总统本人同意,总统所代表的**也不同意的概率大,所以,唯一降低美国*府负债的思路就是财*收入大于财*支出,或者说让经济增速高于债务增速,但在全球总量角度债务/GDP比例超过%的当下,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悖论,而如果站在人口年龄结构的层面,从上一期的分析里面我们也知道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纵观近代史,人类历史上面有唯四例外可以有机会让经济增速高于债务增速。

第一是科技进步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比如二战以后美国*府负债占GDP比重的下降就是例证,但很遗憾,当前可以实现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的技术甚少。

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和美国有过经济复苏,这可以归功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利用让生产和消费的渠道扁平化引发的经济效率的提高,但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淘宝已经司空见惯,全社会的角度继续“生产---消费渠道扁平化”对于经济效率的提升将越来越小,甚至会导致负面效应。

通过战争大力向外扩张的方式来提高本国企业的销售增加本国*府的财*收入来最终降低负债率,历史上日本和德国都尝试过,但最终结果是灾难。

通过制度性的变革来实现,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分工合作导致资源效率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站在宏观的角度,其实找到终极答案的难度并不大,人类生活变好不外乎

技术进步带来制造成本降低

技术进步带来产品变成商品的渠道成本降低,或者说消费成本降低

市场领域扩大带来的销售增加

制度性改革带来的人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分工合作带来制造成本降低

以上五点,第三点和第五点就是当前世界的焦点所在,中美的贸易争端就是第三点和第五点的现实反应;而第四点和第一,第二点类似,都是局部有变化可能,但全局没戏的概率大。

回到美国角度,特没谱的“AmericanGreatAgain",各种不负责任的“退群”,各种“脱钩”就是“苟延残喘”,都是希望降低美国财*赤字,增加财*收入的典型表现,但现实是“不作不死”,的新冠肺炎突然改变世界,现在是特没谱越折腾,美国*府的财*赤字越高,美国*府的信用越低,美元体系越脆弱。

黄金价格年的快速上涨就是全球资本对于美元体系不信任的典型表现。

上面的这许多陈述希望表述的唯一结论就是“美元体系”在后疫情时代靠不住的概率大,而如果美元体系靠不住,从年四大央行的表现来说,稍微靠谱的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但站在中期的角度,站在比如人口的角度,站在人性的角度,中国*府作为年这一年里面全球角度表现最靠谱的*府是否可以有机会在未来用人民币体系来代替美元体系是每一个投资人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作为一个海外华人,我当然是希望中国可以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人民币是未来最硬的硬通货,我也非常愿意把自己的财富和人民币资产挂钩,但现在的问题是我始终担心把纽币换成人民币容易,但人民币到了中国我这个没有中国身份的中国人好像什么也买不了的概率大,即便购买了一些人民币资产,按照当前的发展态势,我有点担心最后还是“纸上富贵”,人民币如果无法顺利变回纽币资产的话,投资人民币资产对我们这些海外华人就没有意义,而一个不能自由兑换,自由兑付的人民币货币体系,我又如何去说服自己安心投资人民币资产。

而如果现存的美元货币体系靠不住,等同于我们的财富或者购买力和当前货币体系挂钩的模式就会靠不住,这就会回到“财富之锚”的话题,我们的投资不是为了追求数字的变大,而是追求财富的增加或者说实际”购买力“的增加,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年全球最值得投资的市场就是”津巴布韦“,年前6个月,津巴布韦股市指数上涨%。

所以,每一个投资者需要记住投资的核心并不是数字,而是实际购买力水平,我们需要时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