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津新闻独创非洲18年的女作家梁子要 [复制链接]

1#

新闻来源:中国女摄影家协会

津巴布韦华人网转载

梁子,北京人。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探险协会理事、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基金理事、自由摄影师、作家、旅行家。16岁当兵,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治学院新闻系。中国对越作战军中唯一一名战地女摄影师,荣立二等功。近16年来,10多次独自前往非洲,拍摄非洲小村落人民生存状况的照片和纪录片,是中国第一位独自深入非洲部落进行人文调查的女摄影师。年11月,进入阿富汗坎大哈北约基地采访,是第一位进入驻阿富汗北约军营的中国女摄影师。

年10月,在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举办个人摄影展览;年出版《一本打开的日记》;年出版《独闯非洲高山王国——一个中国女摄影师在黑人村落的生存纪实》;年出版《西非丛林的家——我与塞拉利昂曼迪人》;年出版《红海大漠》;年出版《我的非洲部落》;年出版《非洲十年》;年出版《你是尘埃也是光》。

纪录片《房东蒋先生》分别获得中国电视学会年度最佳电视纪录片大奖(金奖)、年韩国EBS国际纪录片节大奖(金奖)、年第二届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国际电视节铜奖。纪录片《非洲十年》(30集)、《恒河边的意大利人》(13集)、《恒河故事》(15集)等纪录片在旅游卫视《行者》栏目和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热播,并创下高收视率。

年获评《好主妇》杂志“影响我们生活方式的10位女性”之一;年当选英国《TIMEOUT》杂志创刊40周年“中国40位人物”之一;年被评为搜狐年度旅游达人;年旅游卫视首届行者户外影像节荣获最有影响力年度人物大奖;年15位最具幸福力女性人物之一;年荣获《户外探险》中国第六届金犀牛户外影像大奖;年当选为十大正能量女性人物;年当选为第五届“中国当代徐霞客”人物;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赛人文社会类金奖;年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摄影金路奖获得者;奥林巴斯认证的中国第一批OGPS专业摄影师;奥林巴斯影像文化传播大使;-年,澳大利亚北领地中国旅游亲善大使。

梁子作品《非洲妇女》

非洲斯威士兰每年一度的芦苇舞节,也是女子成人节,十万少女聚集一堂。

非洲小国斯威士兰时兴少女红服装。

南苏丹多年战乱,人们无法预料明天生活将怎样,妇女守护好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多年前,一群赶着骆驼的东非阿法尔人,为了寻找淡水源,来到了撒哈拉沙漠北部的红海岸边,一个叫提奥(Tio)的地方。他们在这一带发现了淡水,便定居在此。如今,这个当年只有4户人家的小村,已经扩展到户的多人,对淡水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然而,这个年降雨量只有28毫米的干旱地带,淡水已经完全无法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

在红海边的沙漠中,水是人们的生命之源。过去打水靠人力用羊皮水袋背水,现在已经进化为用毛驴驮水了。每头毛驴驮的两袋水,可以解决10口之家一天的用水需求。

在东非阿法尔人中,但凡看到头上有六股小辫子,用金饰品装饰在脑门上的女人,都是已有归属了,其他男性需慎重靠近。

这几位年轻妈妈如此开心,因为她们已经生了两个孩子,可以走出家门了。阿法尔女人自从结婚那天起,禁止走出屋子,哪怕是自家院子也不行。只有生了第二个孩子,才能出门。我问她们,如果婚后女人生不出孩子怎么办?“那就等着让吐沫骂死吧。”她们说。

在非洲许多国家,喂养母乳根本无法达到孩子所需的营养,因为,多数母亲的身体严重缺乏营养。

南苏丹的穆勒人,被称为神秘部族。他们有自己部族的标志:纹面、订婚头饰、插在唇上的小管、下巴贴的方片。具备这些标志,似乎比我们随身携带的身份证还一目了然。

在南苏丹的皮博尔,大约每4个小孩就有一个活不过5岁。死亡原因大多是患了疟疾、十二指肠溃疡、麻疹、肺炎等常见疾病。而黑热病、几内亚线虫病,也会随时威胁着极度营养不良孩子的生命。

南苏丹的穆勒族近來经常和北方的奴尔族以及丁卡族为土地和牛发生冲突。今年已经造成了包括妇女、孩子等数百人伤亡。人们被迫逃离家园,以躲避战乱的危险。

与东非女人纹面不同的是,南苏丹穆勒人还喜欢纹身。

60多岁的莎瑞法是东非红海边小村令人羡慕的女人。由于从小家境富足,在她五岁时父母为她请来纹面师,做了纹面,因此,成为当时引领潮流的美人。如今在村里人眼里,她依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这个叫哈龙的女人,丈夫是个渔民,长年在红海打渔。她在家守候着5个孩子。这些女人的命运没有选择,只能顺从,一生都将遵循。

一贫如洗的布隆迪特瓦人,靠捏泥罐谋生,她们干活时始终唱着歌,欢快的心情远比卖泥罐挣钱更开心。

手工编织剑麻产品,是卢旺达农村妇女养家糊口的技能,她们全靠这双手维系简朴又有趣的生活。

爱美的女人不分贫穷贵贱。在刚果(金)的一个农田里,这个靠种植红薯生存的女人,蓝色的指甲油已经告诉了我,她对美的想往。

在西非的丛林里,由于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人们不出村子,便可以终生自给自足,前提是不能患病。

乌干达鲁扬子学校的穆斯林女学生。

南苏丹穆勒族少女,她头上的装饰,标志着她已订婚了。

在东非,曾经的纹面师已成为年代久远的职业,目前已渐渐失传。现在的年轻女人,尽管不再纹面,但仍然喜欢用黑笔在脸上、额头及下巴划上条纹,在她们看来,这些貌似纹面的竖条,依然是美的妆饰。

南苏丹有丰富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却无法造福国内的穷人。

阿法尔妇女内敛的性格使她们与外界有些格格不入。

黑草衣、黑面具、黑布鞋,在西非塞拉利昂南部,曼迪人信奉着原始宗教,这种名叫索威(Sowie)的“恶魔”,是专门保护女人的,如同她们的守护神。

18岁的雅哈拉是个新娘子,她戴上新郎为她买的首饰,望着窗外,从此,开始渡过生了两个孩子才能出门的禁锢日子。与村里其他人不同,她上过学,受过教育,因此,结婚令她欢喜,也倍感煎熬。

两个即将毕业的乌干达鲁扬子学校的女学生。

南部非洲盛大的女子成人礼。

热爱劳动的非洲特瓦女人。

各地追求时尚的方式截然不同,莱索托山区的女孩子和她的男朋友,穿着自己特制的上衣,对着我的镜头充分展示自已的个性。

14岁的小妈妈和她刚出生的孩子。

梁子作品《非洲儿童》

10年“血腥钻石”战争过后,塞拉利昂的孩子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

尽管刚果(金)的战事已经基本停止,但给孩子们留下惊恐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

在南部非洲莱索托塔巴姆山村,人们唯一的食物仅有玉米粉。即便如此,并不影响他们快乐的成长。

“带上我们吧,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是我在南苏丹孩子们多次的恳求,也是他们一生最大的梦想。

我带着一辆皮卡车来到布隆迪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瓦人村庄,这辆车顿时成了全村人新奇的大玩具。

莱索托山区的孩子们每天最重要的任务是拾柴火,以备家里做饭使用。

这个小女孩儿是厄立特里亚建国后的新生代。年5月,厄立特里亚终于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战争,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国家。为此,新生代们最大的幸运是,能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成长。

莱索托的少女们,在民族节庆的活动中,用传统舞蹈为人们助兴表演。

南苏丹大约七分之一的母亲死于与妊娠有关的并发症,能顺产的孩子就是幸运儿了。

家里孩子太多,跟着哥哥姐姐长大的孩子是非洲各家的常态。

相比战乱不断的非洲国家,莱索托山区的孩子们尽管生活并不富足,但至少他们身处安全环境,过着平静的生活。

在红海边的提奥村,大部分30岁以上的女人没上过学。因为,过去只有清真寺被视为文化、教育和宗教的中心,而女人是被禁止走进清真寺的。因此,村里的女人们在文化上完全处于边缘地位。女孩子从小只能帮家里打水、放羊,完全得不到应有的教育。

童年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从大漠风沙中感受自己独特的童话世界。海边成长的孩子们尽管饱受食物的匮乏,但有着自己快乐的童年。

非洲的孩子从小帮家里干活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还是孩子的小哥哥,已经扮演了长者的角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非洲大陆随处可以体现。

在喀麦隆的林贝,女人们正在试着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妇联的托管所,以便能安心地得到一份工作,争取她们经济和人格的独立。

山区的孩子们的成长是一个孤独、寂寞又单一的世界,也使他们的心灵洁净地如同清澈的甘泉。

生活在沙漠中的孩子们难以了解外界事物。因此,对书本上的故事充满了好奇。

孩子们的脸上洒满阳光般的笑容。

刚果(金)的小女孩儿。

欢乐随时随地。

尽管一无所有,欢乐却无处不在。

跳绳像起飞一样。

小姐妹。

孩子们从六七岁开始牵着毛驴去打水,他们很开心、快活。

荡秋千。

梁子工作照:

与老人牵手过海

在喀麦隆拍摄

在肯尼亚

在南苏丹

在阿富汗自制的采访证

在印度

梁子在旅途

10月13日,梁子将在哈拉雷中文国际学校“非爱不可图书馆”开馆茶话会上与您见面,与您一起分享她游走非洲的好听的故事。

10月13日,我们不见不散!

联系人:郭柳彭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