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图说德美谍战剧德国86年之三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家崔永玲 https://m-mip.39.net/zjft/mipso_6484378.html

书接上回。

上回书说到莱诺拉专程赶到安哥拉,终于说服马丁出山协助她完成任务。

现在镜头转向东德小马赫诺,英格丽特·劳赫住宅。有人在按门铃。

开门的正是马丁的母亲英格丽特。

“抱歉,今天办公室里有很多事要做”,按门铃道歉的正是史塔西新任项目主管安奈特。

英格丽特用疼爱的目光看着安奈特,微笑着说,“进来吧”。

安奈特一进门,就看到躺在沙发上已经睡着了的儿子马克斯。

天已经很晚了,英格丽特实在不忍心再把孩子叫醒,她跟安奈特商量,“安奈特,如果我可以帮你做点什么的话,可以让他在这过夜”。

作为母亲,安奈特虽然也舍不得,但是她还是怕给英格丽特添麻烦,“但他已经每周日都在这麻烦你了。”

英格丽特发自内心地说,“我有很多时间照顾他”。

“好吧”,安奈特感激的看着英格丽特,“其实今晚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会面,我本来想带他一起去的,但是…”

英格丽特爱怜地看着马克斯,“去吧”。

镜头转向夜里的南非开普敦。

莱诺拉和马丁走出开普敦国际机场,莱诺拉从包里拿出一顶棒球帽递给马丁,“把它戴上”。

马丁问道,“为什么?”莱诺拉不做解释,只是看着马丁重复道,“戴上”。

马丁只好接过帽子戴在头上,莱诺拉继续要求,“使劲往下拉,把脸挡住”。

这时,一辆轿车悄无声息的滑到他们身边停了下来,莱诺拉一边警惕的打量着周围一边给马丁拉开了车门。

马丁很诧异,“你还有司机?”莱诺拉还是不解释,“上车”。

车没开出去多远,就有军人拦车检查。

司机就是那位精明干练的黑人女子。

“可以走了”,检查的军人用手电筒挨个照完车内成员后放行。

这时,莱诺拉才开始向马丁介绍她的得力干将,“这是罗斯·塞塔提,赤道以南最聪明的女特工”。

“我是曼德拉的战士”,罗斯·塞塔提自我介绍说,“与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作斗争”。

在路上,罗斯·塞塔提向马丁简要介绍了南非目前的*治形势,为避免看图枯燥,我将字幕照录如下,不想看字幕的可以看我的文字,看这部电视剧不了解当时南非国内外的*治形势,理解剧情就会很困难。

“非洲人国民大会和东德关系密切。我们的领导者,要么在蹲监狱,比如曼德拉;要么被流放到赞比亚、津巴布韦、安哥拉,或欧洲,只有少数在开普敦当卧底,我们必须为革命集中力量”。

说个题外话。这句“只有少数在开普敦当卧底,我们必须为革命集中力量”应该是根据德文字幕直译的,结合上下文,我个人觉得与罗斯·塞塔提说话的本意有偏差,按意译应该是“只有少数留在本地坚持斗争,我们必须为革命保存力量”。

听了罗斯·塞塔提的介绍,马丁没觉得南非的*治局势跟自己有什么直接关联,“我能做什么?”

这时,已经来到莱诺拉的办事处,莱诺拉向马丁交代他需要做的事情,“你需要扮成约菲尔斯图特的销售人员,先和西德的贸易代表见面,然后去见买主”。

“我们卖武器?”马丁看着莱诺拉给他递过来的西德货物说明书,感情上有些接受不了,“还是西德的武器,这些是怎么来的?”

莱诺拉知道自己这个外甥轴劲儿又上来了,所以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你就当是从卡车上滚下来的吧”。

“买主是谁?”轴劲儿上来的马丁一定要搞明白,这次是罗斯·塞塔提回答问题,“南非军方”。

“可是联合国有制裁令”,看来被雪藏这三年,马丁也没停止了解国际动向。

莱诺拉把话接了过来,“所以才需要我们做中间商”。

“等等”,从小受到意识形态灌输的马丁,他的脑海里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眼前这笔账把他闹迷糊了,“我们在西德和南非之间做交易”,马丁强调道,“和我们最敌对的人做生意”。

榆木疙瘩脑袋,莱诺拉是不是有些后悔把这个外甥带出来了。

马丁根本没注意莱诺拉姨妈的表情,自顾抬头看着眼前这位曼德拉的战士罗斯·塞塔提,“你还参与其中?”

曼德拉的战士罗斯·塞塔提冷静地回答道,“我支持东德的同志,我们需要彼此”。

马丁脑子糊涂了,“可是,为什么?”

“为了钱”,莱诺拉很直接的说出了原因。

金钱至上可不是马丁从小受到的教育,现在这样的话从自己的姨妈嘴里说出来,马丁确实接受不了。

“这三年你不在家,你根本不了解情况”,莱诺拉觉得应该让马丁清醒的认识到他们祖国真实的现状,“戈尔巴乔夫放弃华约了,我们无力偿还西德的债务。我们缺少肉类、煤炭,甚至还有蔬菜;经常停电,医疗用品也不足。我们国家破产了,人们快饿死了”。

莱诺拉的一番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请允许我在这里多说几句。当初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号称“社会主义的橱窗”,在华约阵营名列前茅,跻身于世界十大工业强国。据国内期刊《俄罗斯研究》引用年的一组数据,当年的东德42%的家庭拥有轿车,所有的家庭都有电冰箱,90%的家庭有电视机,84%的家庭有洗衣机,64%的家庭有热水,68%的家庭有淋浴设备,60%的家庭有独用的盥洗室。每年人均肉的消费量高达91公斤,每月工资平均马克(美元)。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回忆,年他从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毕业后被派往东德,到东德后他觉得当地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比苏联强多了。

再举一个摆在眼前的东德标本,如今名满天下的北京文创园区,其前身是中国重要的军工基地——国营厂,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关键元器件就生产于此,全部由东德援建。厂群建筑采用典型包豪斯风格,是实用和简洁完美结合的典范,抗震强度设计在8级以上,而当时中苏的标准都只有6至7级。联合厂的首任厂长李瑞在回忆文章里说:“我看过德国20多个厂,其中没有单独一厂具有如此规模的。据我所知,在苏联和社会主义其他阵营的国家中,此类规模的工厂也实属罕见。”这样具有高审美、高质量标准和规模的标杆式工厂群(不是单一一座厂房),即便是今天的技术也绝非易事。而厂群是东德什么时候援建中国的呢?年(德国战败不到10年,东德建国不到3年)。

要知道年德国战败之后,美英法苏四国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打下来的控制占领区瓜分德国的。其中苏占区(东德前身)战争时被苏联破坏的最厉害,因为为报侵略之仇,苏联红军是一路狂轰滥炸攻进的柏林,然后以战争赔偿为名,毫不客气地搬走了苏占区内价值3亿5千万英镑的物资、设备,还要苏占区另外赔偿战争损失费,还要苏占区交付占领军的一应费用,还不许苏占区接受“马歇尔计划(美国主导的欧洲复兴计划)”。年东德在苏联的扶持下建国后,它的领土面积不到西德的二分之一,就像浙江省那么大;人口也只有西德的三分之一。它所控制的五个州都是德国传统的农业州,工业基础薄弱,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主要的工业区西里西亚还被割让给波兰,然而建国十年之后经济就缓过劲来走上了快车道。所以东德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创造的经济奇迹让西方经济学家都不敢小觑,它的腾飞才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只不过它大部分的闪光点,都无奈地被掩盖在了西方世界的话语权垄断之中。

有朋友要问了,既然东德这么牛,怎么经济说垮就垮了呢?这事儿得赖互经会,“互经会”不是一个人,是上世纪中叶由苏联倡导的,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共同体,全名叫“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互经会,总部设在莫斯科。我国于年成为该组织观察员国,年中苏交恶后停止列席其会议。互经会最害人的就是苏联推动的“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方针,为了更好地掌控成员国,经互会在阵营内部还要进行利益、资源再分配,据我国旅大级驱逐舰一位舰炮设计者回忆,当时采购东德生产的一种军用特种钢,中国自己根本不舍得使,只在潜艇关键部位使用了很少的一部分,结果中苏交恶后被经互会无偿送给罗马尼亚,这个事情在国产电影《海鹰》里有所反映。

与其他华约组织成员国一样,东德作为苏联的卫星国,依照苏联建立起了斯大林体制下的经济、*治制度,依照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然后这个“经互会”就长期自嗨于内部自循环状态,苏联供油供气,东欧列国上供工业品,当时有个说法,“古巴的蔗糖朝鲜的布,苏联的油气耗得住”。然而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世界石油危机请您了解一下(我就不再拓展发挥了,否则就偏离故事太远了),两次石油危机加上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的*经策略出现极大变化,*治经济军事对苏联依附性极强的东欧阵营立即恐慌起来,各找门路寻求自保。本剧讲的就是这个背景下东德所采取的的应对措施,就是剧中莱诺拉所说的,“为了钱”。

在当时,东德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西德确实是低,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是最好的,普通人有汽车,能去度假,法治良好,有教育补贴,有劳动保障,美中不足史塔西。说实话,这部剧的编导选中虚构史塔西中的一系列人物作为贯穿这个故事的主线,真是用心良苦。

闲话少叙,现在书归正传。

镜头转向东德,东柏林,富丽堂皇的西德游客专供餐厅。

切入近景的第一个镜头就给了史塔西的沃尔特先生,只见他一边叼着烟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特供西德游客的食品。

“当当当当”,随着贝多芬的命运敲门的旋律,一个小药瓶放在了餐桌上。

正在饕餮大嚼的沃尔特先生不得不停止动作看着这个小药瓶。

沃尔特先生刚刚伸手,这个药瓶已经被另一只纤纤玉手拿了过去。

伸手拿过小药瓶的安奈特用目光警告沃尔特,我才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镜头拉开,这是一个三人会面,除了安奈特、沃尔特,还有一位不知姓名的长相斯文的先生。

安奈特端详着这个小药瓶问道,“这是什么?”那位先生回答道,“这是一个奇迹”。

沃尔特先生不想被忽略,于是抢先问道,“临床试验过吗?”那位先生很斯文地回答道,“当然,在老鼠身上做过实验”。

饶是沃尔特先生见多识广,也被这样的回答惊到了。

这位斯文先生还是一种漫不经心的口气,“我想在这里找病人实验”。

斯文先生使用着科学家的术语谈论着用东德病人做实验的原因,“但是,上哪里可以找到这么完美的控制组,基因相同,却被隔离开的同一种族”。

说完原因,这位斯文先生很严肃地调侃,“好像柏林墙就是为此而建的”。

“安门特先生,东西德人可能是拥有同样的基因”,从安奈特的话里,我们知道了眼前的这位斯文先生叫安门特,来自西德。

安奈特继续对安门特先生宣传社会主义东德健康的生活方式,也算是对眼前这位资本主义药商有礼有节的一个还击,“但比起西德人,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健康,身材更苗条,运动能力更好。另外我们不碰毒品、不抽海洛因,更不会睡在街上”。

安奈特最后微笑着强调,“还有,我们不吃快餐”。

西德药商安门特先生还是一副斯文的语气,“你提到的,我有留意到,但是你们褐煤烧得太多了”。

再说句题外话,安门特先生提到东德人大量烧褐煤这个现象是确实存在的,而且相当普遍。原因还是影响全世界的石油危机,苏联老大哥的油气资源供应日益匮乏,为了获取更多能源,东德人只能回归德意志民族的传统艺能——挖煤。但即使是煤炭资源,东德也并不富裕。比起西德丰富而优质的各大煤矿,东德的煤矿产量既低,品质也不高,大多是发育不完全的褐煤。对于当时的东德领导人来说,即使明知褐煤靠不住也没有其他选择,他们必须在石油危机导致的国家经济完全崩溃前以褐煤取代石油。但由于褐煤的能量密度很低,而且还有自燃的可能性,所以大多选择就地开采、就地建发电厂。而这种褐煤开采矿,大多数是露天的。

言归正传。西德药商安门特先生继续斯文地点出大量燃烧褐煤的直接后果,“导致大量东德人患上慢性肺部阻塞病”。

不能不说安门特先生是个谈判专家,他冷静客观的击中了谈判对手的软肋,使得刚才还在为东德人健康生活方式做宣传的安奈特自己把话题拉回这个小药瓶,“那你们这个小奇迹,能治愈这种肺部疾病吗?”

“做不到治愈”,这方面安门特先生很坦诚,说完还不忘祈祷一声,“上天保佑”。

沃尔特先生感觉不可思议,“为什么这么说?”

西德药商安门特先生很坦白地说出了一个相当资本主义的理论,“因为病人活得越久,我们就能卖的越多”。

从小就受到正统教育的小粉女安奈特,怎能容忍这种资产阶级唯利是图草菅人命的说辞,正要义正辞严的反驳,隔壁桌上传来一阵喧闹声。

安门特先生回头一看,原来是邻桌几个年轻的西德同胞。

刚才一直斯斯文文的安门特,面对自己西德同胞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行为反而露出了狰狞的一面,只听他厉声喝道,“不要吵!”

然后安门特先生站起身来走到这桌年轻的西德人面前,双手叉腰教训道,“你们是这里的客人,要有点客人的样子!”

目睹这个资本主义药商勇敢的公益举动,安奈特露出赞许的微笑,刚才想要反驳的话已经完全从脑海里消失了。

在商言商,安门特先生回来坐下后,一开口还是离不开自己的药商生意,“我们最近在研究控制艾滋病的症状,同性恋病,这可是笔大生意,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沃尔特先生不甘沉默,“我们东德没有艾滋病”。

“哦,对,当然了”,安门特先生也是一个很讲究实际的商人,他马上认同了沃尔特先生的说法,并表示“这次我请客吧”。

沃尔特先生认为自己的一句反击就让己方省下买单的费用,很是得意的看了项目负责人安奈特一眼。

安门特先生掏出一沓西德马克,一边捻出一张来付账,一边说道,“研究结束后,也就是说,如果你们可以坚持八周,我们会给你们机构五万八千马克”。

安门特先生最后加重了语气,“西德马克”。

然后,西德药商安门特先生很潇洒地对服务生说道,“不用找了”。

西德药商安门特先生直视着东德方面的项目负责人安奈特,“怎么样?”

看着资本主义药商在自己面前一番财大气粗的操作,安奈特内心五味杂陈,但还是努力保持着礼貌的微笑。此时此刻,安奈特的脑子里一定是和莱诺拉想的一样,“为了钱!”

镜头转向南非开普敦,莱诺拉办事处。

经过一番洗漱刮脸整头型,马丁一身网球运动员打扮出现在莱诺拉面前。

莱诺拉向来对自己这个外甥的颜值充满自信,“我们的鲍里斯”。

这个剧的套路就是这样,我记得第一季马丁刚到西德的时候,莱诺拉也是给他换上了一身彪马运动装,难道这个男一就是来卖颜值的?

“鲍里斯·贝克”,莱诺拉看马丁没反应,不禁问道,“你知道他是谁吗?”

“我对网球一窍不通”,又是一个相似的套路,我记得第一季马丁的“一窍不通”是钢琴。莱诺拉说道,“你不用上场打球”。

精明干练的黑人女特工罗斯·塞塔提开始介绍情况,“温克曼夫妇每周四会在开普敦西方阳光俱乐部打球,他们大概下午四点过去”。

“温克曼先生是西德大使馆的贸易专员”,莱诺拉补充道,“我们在海关的货物需要他的签名”。

马丁的认真劲儿又上来了,“为什么一个西德人会肯帮我们?”

“因为我们也是西德人”,莱诺拉不想跟马丁展开这个话题,继续交代任务,“我会使手段把他拉拢过来,你就负责分散他老婆的注意力”。

莱诺拉强调了这次任务的重要性,“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德格拉夫对我们期望很高”。

罗斯·塞塔提给马丁递过来一副墨镜,“你需要更好的伪装,试下这个”。

莱诺拉对这个细节很满意,“这下好多了”。

罗斯·塞塔提说道,“现在,留意下面我说的话”。马丁不敢怠慢,凝神细听。

罗斯·塞塔提以下的这番话,既是对马丁交代任务,也是对列位看官的一次南非*治形势教育,我把内容集中照录于此。不喜文字的下面有卡通说明,一样得看字幕~

“联合国对实行种族隔离的南非*府实施禁运,但是,西方国家暗地里支持南非对抗共产主义。美国、以色列、西欧和西德都在暗中给南非提供武器,这样南非就可以和安哥拉作战。在安哥拉,受到西方支持的安盟反对派与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安人运打仗,这是一场各派外部力量介入的战争”。

马丁听着有些糊涂,他想化繁为简,“那曼德拉和你支持哪一边?”

“我们当然是苏联”,罗斯·塞塔提回答道,“东德和安人运的同盟,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自由”。

形势课讲授完毕。

“明白”,马丁嘴里说着明白可是脸上还是一副迷茫的表情,“所以,现在的情况是?”

马丁喃喃的念叨着,“西边,东边,哪边是好人?”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涤心斋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