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本轮疫情终于迎来拐点。
过去两天,广东新增4例感染者;11个封闭封控区域解封。
从5月21日通报首例本土病例,本轮广州市及其关联疫情的感染者累计达例,绵延近4周(26天)。
在与疫情赛跑的26个日日夜夜,广州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仅5月26日后的三轮大规模全城核酸大检测,就完成.3万份采样。
在人力方面,6月5日,当检测范围扩大到11个区,中山、珠海、深圳、惠州、东莞、清远、韶关派出了医务人员支援广州。有志愿者透露,每天要在烈日下站10多个小时,衣服都湿透了。
此外,南沙一度全区封闭;荔湾区个专业批发市场关停;大批封闭娱乐场所,电影院、剧院、KTV等暂停营业;90,名考生中考延期至7月进行。这些也都给市民的经济收入和日常生活等带来了巨大影响。
△6月15日,广州部分小区解封,居民走
根据广东省纪委监委6月13日消息,该省已经成立了疫情防控问责联合调查组,将对广州本轮疫情防控中的失职失责问题展开调查,“坚持依规依纪依法,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干部和相关责任人员严肃追责问责”。
目前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不过从官方公开信息看,本轮疫情防控中,确实在境外人员隔离、流行病调查、院感防控等方面存在值得复盘之处。
越早发现疫情,越早阻断传播,否则就会付出更高的人力物力成本。
而广州一开始就晚了。
在第一个病例郭阿婆确诊后,直到5月26日才发现宋阿婆以及与其相关的多个病例,此时已经暗中传播了三代。
当只有荔湾郭阿婆一条早茶传播线时,疫情似乎是清晰可控的,因此广州采取了精准防控的策略。
但随后,随着越来越多的病例冒出水面,甚至有些是感染途径不明的病例,加上最初的疑似感染链被排除,广东疫情走向也徒增许多不确性。
主力还在专心对荔湾、海珠、越秀等重点区域进行检测时,南沙区突然又凭空冒出一家六口感染者。
陡然生变的南沙疫情,让这轮本土疫情正式进入多点散发阶段,精准防控已经不再符合这一阶段的防控需求,广州正式进入全城核酸大检测和严格管控。
有疾控专家认为,这说明广州是存在“密切接触者排查遗漏、风险人群管控不到位”问题的。
此后事态的走向也印证了上述专家们的推测,病毒的传播速度比精准防控跑得快,最终只能开启全城核酸大检测。
在抗疫过程中,还出现了广州的医院——医院的2名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
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发现本次疫情的感染源和零号病人。
第一次正面迎战变异毒株,防疫体系通过压力测试了吗?
在广州,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正面遭遇了印度变异毒株(后称Delta变异株,这是世卫组织的新命名法),该毒株在传染力增加了50%的英国突变株(Alpha株)基础上,传染力又增加了60%。
此前,虽有变异毒株输入中国,但都没有引起本土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传播力极强的变异毒株对中国的防疫体系的一次压力测试。
封区、全员核酸筛查、医院感染、家庭聚集性病例,每一个关键词,几乎都能彰显这次疫情的声势浩大。这也是自武汉疫情后,第一次有一线城市亮出如此大规模的防控措施。
在此前多轮本土疫情中,中国的防控体系多数时候运行良好,但这一次,是我们引以为傲的防控体系第一次面对感染力跃升的新变异毒株的挑战。
不可避免的,本次遭遇战中,也会暴露出原有防控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
第一,入境点、隔离酒店、医院天然存在防控弱点。
中国的几次本土疫情的传播,都是从医院引发的。
去年冬天成都太平村的疫情,源自附近居民接触了隔离点的垃圾导致感染,继而引发当地的社区传播。
去年10月青岛疫情,是两名入境医院隔离时引起的,本次广州疫情后期,医院医务人员的院内感染。
年10月和12月,广州花都区和南沙区对涉境外有关人员进行例行检查时,就主动排查出有隔离酒店工作人员呈阳性。
本次疫情虽然仍不知道是隔离境外人员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但是本轮疫情的却是由境外输入的关联病例,首例病人郭阿婆也是意外暴露。
从入境点、隔离酒店到医院,任何一个环节失守,就可能引发病毒的本土传播。而且,如果没有把握住流调的黄金时期,后续防控将面临很大压力。
“松了的螺丝就要拧紧,”香港大学的病毒学家金冬雁认为,“隔离病区感染防治的措施可能有了松懈。一定要把它拧紧,不能认为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
第二,病毒发现得晚。
在广州发生本轮疫情的同时,不远的深圳实际上也发生了一次本土疫情。但由于发现早——是在重点人员的定期筛查中发现的,所以并没有引起大范围的传播。
此前得到快速控制的上海疫情,医院工作人员的日常筛检时发现,因为发现早,精准布防,上海只用了一周,没有全员核酸大检测,也没有封城,就控制住了疫情。
而广州疫情的首个病例,是居民医院就医后才被发现的。
一位传染病专家表示,“可能发现1个时,已经有8-10个人感染了,说明病毒已经在人群中传播了一段时间。”
一旦最初的病例发现不及时,就容易引起广泛传播。“首个病例郭阿婆是发病后才发现,这时病毒已经传播了一段时间,再想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就十分困难。”前述传染病专家说。
第三,流调和精准防控没有跑过病毒。
面对传播速度极快的变异毒株,流调和防控需要更快,多位专家认为,应重视疫情防控的“黄金72小时”。
但在早期防控时,广州显然跑在了病毒后面。
最初流调工作的不全面,让流调速度没能追上病毒传播的速度。确诊病例被发现时已经迟了,疾控人员忙着摸索这条传播链,却不知病毒已经隐秘地在其他链条上多点散发。最后,当越来越多感染源不明的病例浮出水面,便只能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全员核酸检测。
第四,核酸检测的准确度存疑。
核酸筛查也不能一锤定音。宾夕法尼亚大学病理学和检验医学研究副教授张洪涛说,核酸检测可能是假阴性,这个漏洞谁都没办法,技术上做不到%准确。
广州一些高风险区已经做过六七轮核酸检测。郭阿婆的丈夫,就是在第三次核酸检测时才查出阳性。深圳盐田港的一位工人,在5月21日至6月1日隔离期间,11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到6月5日才发现阳性。
不止一位受访病毒学家指出,目前中国的检测策略都是核酸检测,可能还存在混检,建议国际入境旅客落地后,增加抗体检测。
金冬雁认为,抗体检测能够帮助追根溯源,“如果密接者都查了抗体,就有可能找到是谁传给这个人的,然后再从这个人的密接者找源头,就有可能查清整个传播链条。”
汕头大学的病毒学家常荣山则建议,对入境旅客同时进行核酸和抗原检测,只要其中一项阳性就列入重点筛查对象,不与全阴者一起隔离。“可参考法国入境新规:无论是否接种疫苗,所有乘客均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抗原检测阴性证明。”
《柳叶刀》也曾发表文章,呼吁各国推行病毒抗原快速诊断检测。
广州“遭遇战”勉力过关,那么其他口岸边境城市呢?
广州之外,Delta变异株在全球的很多国家正攻城略地。
据英国媒体报道,截止本月15日,Delta变异株已经扩散到了74个国家和地区,且正在加速蔓延。
在英国,截止6月中旬,Delta株感染者在英国新增病例中的占比超90%,已取代alpha突变株(英国突变株)成为新优势毒株。
在美国,Delta变异株感染者在新增病例中的占比每7-10天就会翻一番,FDA前局长ScottGottlieb甚至认为,Delta变异株可能会引发美国“秋季新一轮疫情”。
这个新变异株还不同程度地加剧了德国、刚果、印尼、津巴布韦、斐济等地的疫情。传播力的增强,使得Delta变异株越来越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全球优势毒株。
在面对这个传播能力比野生毒株高出2.4倍的Delta变异株,即便具备新冠抗疫驰援经验的一线城市广州,拥有相对先进的城市治理水平、优质的医疗资源、较高的疫苗接种率,也只能说是勉力过关,整个抗疫过程不可谓不艰难。
而且按照病毒的进化规律,只要疫情不结束,总会有下一个变异株,变异株的传播力会越来越强。
在全球疫苗接种率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不管是人员,还是货物的跨境流动只会变得越来越频繁。中国的12个国际航班入境点的城市,个边贸口岸,长达2.28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面临的外防输入的挑战会越来越大。
就在昨天,民航局公布了一则航班熔断消息,因为在一架从南非飞往深圳的国航CA航班上,32人被检出新冠阳性。
此前深圳报告了一例本土确诊,感染者为宝安机场工作人员姜某,负责入境人员流调工作,感染毒株同样为Delta变异株。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姜某曾负责出现32例阳性病例的CA入境旅客的流调工作。
从入境点、隔医院,“防输入”有数道关口,要把境外输入病例%防住,几乎没有可能。
按照张洪涛的说法,“不可能一直是战时状态,不要片面追求零感染,否则代价会更大。”
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避免本土扩散。
目前,所有一线工作人员,包括海关、隔离酒店、医院,都要求每周测一次核酸。“尽管如此,境外输入疫情是拦不住的,只能避免扩散”,上述传染病专家提到。
目前,广州已经两日没有新增病例,一位相关专家向八点健闻表示,广州的疫情,“接下来几天是否还会有新增少量病例,取决于在于对隔离点及封控地区的管理。”
这似乎让人们看到疫情曙光,但也埋下了隐忧——按照病毒的进化规律,只要疫情不结束,变异株的传播力会越来越强。
如果说,广州在面对Delta变异株时都只是勉力过关,那么下一次传播力更强的新毒株在另一座城市出现,也许是诸多配备相对欠缺的边境城市,我们能防得住吗?
朱雪琦对此文亦有贡献
陈鑫陈广晶于焕焕|撰稿
陈思李珊珊|责编
本文首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