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假设你身上有元,在各个年代的时候,这元的价值是多少呢?其给出的答案是这样:年,元就等于万元;年等于1.6万元;年元。
自然,到了年,元就是元。这个数据虽然没有任何依据,但是颇有道理。大家想一想,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现在,钱的价值是不是在“变”?有没有发现同样的钱能买的东西减少了呢?
我们用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举例,根据《天津通志》中的相关记载,年天津市的猪肉价格为2.3元/斤;而从猪易网实时数据显示,年4月1日,天津市和平区白条肉的价格为20元/斤。
许多人认为这可能是物价的上涨,实际上并不是,这里涉及到了经济学的一些小“知识”。
通货膨胀:钱在“贬值”
从上文的数据来看,同样的商品,我们却需要花更多的钱来买,这就是钱的“购买力”在下降的最好证明。在经济学中,这种现象就被叫做“通货膨胀”,简称通胀。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通货膨胀呢?
其实绝大多数人对于通胀都有一定的了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钱在“贬值”,对于每个百姓来说,自然是不希望钱贬值,所以通胀在人们的眼里,就是个“不好”的现象。不过实际上,合理范围内的通胀,也是有好处的。
据专家称,适当的通胀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所以说多年以来,我国的通胀一直都控制在了合理的“水平”上,没有发生过“严重”的通胀事件。毕竟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就会产生极大的经济问题。
历史上的“恶性”通胀
对于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学中称其为“恶性”通货膨胀,在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国家都发生过恶性的通货膨胀,其带来的后果也都十分“恶劣”。
例如德国,在上世纪初,由于战争导致了经济损失,加之面临巨额的战后赔偿款,德国采取了“大量印钞”的方式来支付,最终导致物价飞速上涨,据悉,当时德国某面包店中的一个面包,价格高达1万亿马克。
马克是当时德国的货币,而此次通胀也导致了货币迅速贬值,维基百科数据显示,年时,4.2马克币就能“兑换”1美元;而到了年,不到10年的时间,亿马克才能“兑换”1美元。
不只上世纪,近些年来,恶性通胀事件也发生在了津巴布韦。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经济“停滞”,让津巴布韦走上了德国的“老路”,大量印发纸币,于是,恶性通胀“来袭”了。维基百科数据显示,年,津巴布韦的通胀率高达%。
后来,通胀的情况一直没有改善,津巴布韦甚至还发行了面值为万亿津元的货币,不过在当时的价值甚至不足10美元。而且,相关媒体报道,在津巴布韦买食品的时候,甚至要“成捆”付钱,然后按重量来计算价值。
由此可见,恶性通胀带来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虽然人人都成为了“亿万富翁”,但是大家却都吃不起饭了,包括货币在内的所有资产也都失去了其原本的价值。这就是俗称的“穷到只剩钱”。
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一旦发生了恶性通胀,真正的“硬通货”是什么呢?
历史的“教训”,恶性通胀的硬通货是它
在德国恶性通胀的时期,曾有一张著名的照片流传,其中是一个流浪汉,用大量的纸币来生火取暖、做饭。在这种钱不再有价值的时代,那些房子、黄金也都失去了价值。总结历史的“教训”,我们可以得知,恶性通胀下,只有“粮食”才是真的“硬通货”。
即便是在“和平年代”也是如此,没有恶性通胀,人们去赚钱、去投资的大前提也都是在满足了温饱的情况下。为何我国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因为在国家的不断发展下,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经济才能进一步发展。
通胀也是如此,所以说,只有“粮食”才是恶性通胀下的“硬通货”。
现如今,全球都经历过“黑天鹅事件”,全球的经济都出现了“衰退”,也正是因此,各个国家央行“大放水”,货币发行量大增,据经济学专家表示,这种货币超发很有可能会引起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接下来,你觉得会出现通胀吗?一旦发生,你认为什么资产可以抵御通胀呢?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由财经先声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