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冬至?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有 冬至大如年 的说法,称之为 亚岁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现在的冬至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民间保留有涂画 九九消寒图 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
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
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
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 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 等语,称为九九消寒句。
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 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 下联对以 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 ,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 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中华古今注》说: 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 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亦有 亚岁迎样,履长纳庆 的句子。后来,赠鞋于舅姑的习俗,逐渐变成了舅姑赠鞋帽于甥侄了。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送给男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现在则多数是从集币购买,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子,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冬至节,晋北地区的男孩子习惯玩打岗游戏。各持一块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规定的成套动作,依次序掷击瞄打。打倒对方所立的岗时,继续往下进行。失败后即与对方交换掷打。先完成全部程序者为赢。女孩子们则习惯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种各样。人人们往往也要凑热闹参加玩耍。
冬至节,旧俗也要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山西民间有 冬至节教书的 的谚语,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
过去为人佣工扛活的,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农村个体户企业,还保留此俗,在冬至节设宴共饮。
冬至节,全省大部分地区习惯吃饺子,传说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山区传统是吃糕。晋南地区兴盛熬油菜根米汤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馄饨,有 冬至馄饨夏至面 的说法。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民间流传冬至一定要吃饺子,不然容易冻掉耳朵的,不过请不要把这样的习惯和迷信混为一谈,据考证,冬至吃饺子是有历史依据滴!那么,让我告诉你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吧!
据说,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据考证,这种习俗,是因纪念 医圣 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 祛寒娇耳汤 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 娇耳 ,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 娇耳 ,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 娇耳 ,喝了 祛寒汤 ,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 娇耳 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 饺子 或 扁食 。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 医圣 张仲景 祛寒娇耳汤 之恩。至今南阳仍有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的民谣。
更多推荐:
今年年冬至时间
2014冬至是农历几月几日?
2014年冬至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2014冬至是几月几号?冬至习俗介绍
2014冬至是几月几日?具体哪一天?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