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去甘肃学农深挖非洲困境,复旦女孩拿下全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家刘文斌 https://m-mip.39.net/nk/mipso_8505680.html

牛津大学的罗德奖学金是史上最难申请的奖学金之一,其往年录取率甚至低到只有0.7%。

申请人首先要达到牛津大学的录取基础标准,此外还需要有出色的学术素养、运动或艺术潜力、以及内在品格。

在过往年历史里,它为全世界培养出多名罗德学者,其中不乏有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这样的*坛领袖、青霉素的发现者、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华德·华特·弗洛里,以及麦肯锡全球总裁鲍达民等著名的*治家、科学家、企业家。

因为其难度,罗德奖学金也被称作“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而今年有四位中国学生拿下这一奖项,吴天伊就是其中一位。

从履历上看,这位上海姑娘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就读本科时,她就曾两度获得国家奖学金,还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并拿到院长荣誉毕业生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两个称号。

在申请上罗德奖学金之前,她还拿下获怡和奖学金全奖,在剑桥大学攻读国际发展硕士。而这次成为罗德学者后,她打算在牛津大学继续攻读国际发展博士学位。

年,吴天伊作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毕业生代表发言

尽管头顶光环,但这位“集齐”牛津和剑桥的姑娘却很谦逊地表示,“我的过往经历其实没什么特殊规划。”

深入交谈后我们发现,吴天伊的成就并非毫无规律可循,贯穿始终的是她对*治学科和国际发展的热情。

与很多同龄人不同,这一兴趣早在她高中时就已埋下。在之后的求学道路上,她一直坚持围绕地区不平等的议题深入挖掘,探索社会偏见的由来,以及让世界变更好的答案。

在甘肃收获契机

吴天伊毕业于上海曹杨二中,在她就读期间,这所市重点中学正在尝试新的教育项目:学校不仅帮助学生赴全国各地参加课题调研与社会实践,还与一些西部偏远地区学校结成帮扶关系。

高二那年,吴天伊有机会去到甘肃支教,也是这次机会,她开始思考地区发展之间的不平等。

其实对于城乡生活背景的切换,吴天伊早在童年时就有经历。因为父母并非上海本地人,她小时候不得不往返于福建老家和上海两地,对乡村自然不陌生。但直到去甘肃支教后,她才对中国西部农村的“贫困”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两周里,她不仅要一边学农,还要在当地高中和学伴陪读。除了生活条件艰苦之外,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结伴帮扶的同龄姑娘。

因为父母在城市打工,这位女孩在勉强支撑学业时,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弟弟。和许多奉行“苦读”的农村学校一样,女孩每天不到六点就得到校晨跑、早读,晚自习直到十点后才结束。

女孩的英语一直是吴天伊帮扶的重点,为更好了解伙伴的学习情况,吴天伊会陪同女孩一起上课。

在一次英语课上,陪读的吴天伊被任课老师点名,要求朗读一段课文,却没想到获得了当地英文教师“口音比我还好”的评价。无论是流畅度还是发音,吴天伊的口语远超班里最优秀的学生。

读完后,全班同学对吴天伊投去惊讶、艳羡目光,她一边不好意思,一边又感到无奈:自己口语水平并不是凭空而来,是从小学到高中长期培养的结果。

“伙伴在学习上比我努力得多,但因为整个结构性的社会不平等,导致她的努力没有应得的结果。当这种起跑线的差距直接摆到人面前时,很少有人能无动于衷。”回想这次经历,吴天伊还能记起许多细节,这些都成为她在成年后努力的契机。

在考入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实验班后,她开始系统的研究公共*策领域该如何调研。在许多大一新生还在熟悉校园环境,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时,吴天伊已经扎身学术中。

她以上海市随迁子女为对象开展调研,了解他们因户口问题而在教育上的受限程度,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思路。这一学术讨论引起上海市教委相关专家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