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地球人rdquo人均负 [复制链接]

1#
预备干部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rjvip.cn/xiaofei/1218.html

今日,据俄罗斯、美国智库国际金融研究所(InstituteofInternationalFinance)的报告显示: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债务增加24万亿美元,全球债务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28万亿美元。以地球上总人口77亿来计算,也就是咱们人均背上了3.64万美元的债务。

目前,全球债务水平达到世界生产总值的%,与年相比增长了35个百分点。这一增速也超过了发生次贷危机的年。(年和年全球债务占世界生产总值比例的增幅也只有0%和5%)这一次,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就新一轮全球债务危机发出警告:现在处于历史低位的利率,可能不足以抵抗金融危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债务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景气持续位居低位,美联储、欧央行、日央行等发达经济体央行,以及印度央行等新兴经济体央行,长期实施货币宽松*策。其中,欧、日央行还一直在实施非常规的量化宽松*策,主动向市场撒了大量的钱。雪上加霜的是:去年疫情期间,为了刺激增长,各个国家开始大规模发行债券,导致世界债务激增。特别是发达国家,更是在债务上一路狂奔。美国、英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主流央行集体"撒币",把整个世界带入了债务危机的边缘。为什么大家要疯狂发债?因为当下经济的本质是:用明天的钱渡过今天的危机,只要今天的危机解除,经济得以向上发展,创造出新的增量财富,到时候自然就可以把债还上。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操作很骨感。首先,未来要还得上当下欠下的债,前提是这笔钱能够推动经济向上发展,能把预期中的财富增量给创造出来,也就是母鸡能不停的生出蛋来,实现这一点得满足两个条件:、为母鸡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也就是把钱花在科研、基建、投入到产业升级中,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不停的有可以下蛋的母鸡。也就是有能够创造增量财富的企业和个体当下的问题在于母鸡青黄不接,老的太老,小的太小。当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经吃干抹净,第四次科技革命却依然没有到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这一轮科技周期暂时较难实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尚未形成完整的技术循环和集成化应用,实际应用仍显碎片化,融合度仍有待提升。而诸如工业机器人、5G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仍在探索当中,并未像上世纪90年代的计算机互联网那样,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当中,带来生产和组织方式的巨大变革。此外,维持整个系统正常运转的成本越来越高。当前来看,全球具备创造科技周期潜能的国家有美国、中国、日本和欧州。这些经济体有的面临着社会撕裂、有的人口老龄化,有的资源匮乏、有的受限于经贸摩擦。债务危机的三种结局过去50年,世界经历了4次债务浪潮,其中前三次都以普遍的金融危机告终。年以来,全球先后爆发了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每次危机之间的间隔时间在平均0年左右。目前,距离上一次全球债务危机,已近2年。这一轮的债务危机根据华泰宏观团队的推演大概有三种结局:、拖字诀,通过负利率延缓债务负利率相当于负债方利息不用支付,还可以减记本金,减少债务直接违约的概率。日本就是实行负利率的一个典型例子,商业银行如果把钱存到央行,不仅拿不到利息,还要付利息,以此来刺激企业投入生产。年全球央行开启降息潮的作用下,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更是快速增长,全球有日本化的趋势。大家都希望可以拖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能够做大蛋糕的那一天。只是,这一过程普通人的财富大概率要缩水。2、债务泡沫破灭引发大型的经济危机债务泡沫破灭,一旦局部发生危机可能会迅速蔓延至全球,形成全球经济危机,出现一次债务崩坍式的市场出清。例如涉及希腊、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五国的欧债危机。上述各国均过于依赖房地产和旅游业、经济结构单一、实体空心化严重。年次贷危机令上述各国经济增速大幅下滑,财*扩张又导致主权债务利息支出负担过重。债务违约风险暴露后,国债收益率上升又进一步加剧债务风险,并最终拖累欧元区出现经济危机。3、债务引发战争各国向外转移矛盾。从人类历史来看,债务极度扩张容易挑起战争,因为战争大概率能带来资本的重新分配。战败国会为战胜国承担债务(包括赔款、低价输出工业品等)。历史上的二战就是因为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败方的德国签署了《凡尔赛条约》,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战争时期的举债融资加上赔偿金额,使得99年德国*府债务/GDP超过了%。德国为了转嫁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小结:无论怎样,眼下的债务危机都是一只不可忽视的灰犀牛,至于它以何种方式在哪一天向我们冲来,则是未知。

ZAKER新闻出品

文/梦梅

年3月4日,时任建行行长的张建国在全国*协分组会议发言时曾提出,“银行是弱势群体”。此言一出,引发现场金融界同仁大笑。

在很多人眼里,银行怎么看都不像弱势群体:

论资产,银行财大气粗,影响金融命脉;论行为,银行有权任性,要贷款不容易;论收入,银行利润巨大,总是排名前列;论形象,银行大楼林立,网点装潢气派......

所有这些,从古到今,由表及里,银行哪里有一点弱势群体的样子呢?

什么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是一个用来分析社会经济利益和权力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概念,是指依靠自身的能力或力量无法保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曾记得20年,民生银行行长公开宣称“银行利润多得都不好意思说”。有人说小狗当行长照样干得好,现在却有人说银行是弱势群体,自然是众说纷纭、分外热闹。

抛开这些情绪化的宣泄语言,我们回过头来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看银行业的自身特点和近年来发展,银行到底是不是弱势群体呢?

仔细一看,我们发现,银行还真的不是想象中那般风光与强大。

第一,银行的性质决定其具有天然的脆弱性

由于货币和信用存在的内在脆弱性,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银行也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固性。从全球范围看,银行既是经济风险和经济不稳定的载体,也是金融风险和金融不稳定的集合。大量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获取金融支持,将自身风险自然地转移到银行,最终银行成为经济风险和经济不稳定的载体。

同时由于银行之间、银行和客户之间编织着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一旦网络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引起银行的连锁反应和危机,这进一步加剧了银行固有的脆弱性。

第二,银行与生俱来就与各种风险紧密联系

在市场化环境下,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均衡性以及委托—代理关系中矛盾冲突的客观性等因素,都可能给银行带来风险。在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财务上缺乏硬约束机制,盲目扩张规模,只考虑一味借款,很少考虑资金成本与还贷能力。

而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间接融资远高于直接融资,企业融资超过一半来自银行体系,对银行信贷过度依赖。也因为此,很多人将当下实体经济遇到的困难,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统统归结于银行支持不力。

第三,我国尚未形成银行自主经营的市场环境

一方面,在严格的管制下,银行行为被严格限制。利率定价仍要遵循*策要求,信贷投放要符合存贷比指标,运营扩张要受制于资本充足率,银行只是*策的执行者。

另一方面,银行还经常受到各种干扰。据审计署的报告,在地方*府债务中,有占比不小来自银行贷款。很多时候,面对掌握巨大资源的地方*府,银行往往陷入了两难境地。在平时,似乎所有的部门都可以对银行指手画脚。

第四,当下银行面临着发展转型的巨大挑战

尤其是近年来,银行业市场竞争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金融业,资金的融通、支付等活动越来越多地通过银行外体系进行,社会直接融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渠道脱媒和融资脱媒的步伐逐步加大,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降低。

而随着市场准入的不断放松,国内银行业法人机构数量庞大,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不断涌现,各类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纷纷进军银行业务。竞争对手和竞争格局的变化,虽然还谈不上生死存亡,但可谓是内外交困。

所以,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各国经济发展陷入泥淖的情况下,银行业这样的强周期行业难以独善其身,竞争的加剧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方面银行的利润增速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银行的不良贷款大量上升。这其实是银行体系为全国经济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在买单。

遗憾的是,近年来,媒体和公众对银行业的作用和作为未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对银行责难颇多,甚至有一股抹黑银行、仇视银行的暗流在涌动。这背后,除了信息不对称外,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和人性根源。

这些年来,国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社会体制和结构仍然相对封闭僵化。这使得互联网“开放、共享、平等、民主、普惠”基因影响下的年轻民众,对自由、公平与效率有着极大的认同和追求,对保守、权威、垄断和传统有着强烈的反感和反叛情绪。

而以国有为主体的商业银行,往往被视为现有体制、权威和垄断的象征。年轻的互联网用户与传统的商业银行自然对立起来,无条件拥护对传统银行产品和服务的消解和挑战,甚至演变成为一种反体制、反权威和反传统的社会流行趋势。

同时,国内互联网公司对网络和媒体有着很强的掌握、利用和公关能力。传统媒体在衰落中以迎合网络舆论的“话题下载”报道模式来求生存的趋势,加上转型期中国严重的社会阶层撕裂对立和矛盾激化的现实,形成了与银行尖锐二元对立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源于“网络暴力”的社会舆论暴力,对与大量个人客户打交道的银行极为不利。

“互联网公司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是对的,是有利于百姓和社会的利益,是为老百姓赚回被银行剥削的钱”,“银行任何的服务、产品和收费都是垄断、低效和暴利的,都是损害客户利益的”,甚至一度成为社会和舆论的基本立场。

银行“垄断暴利”的伪命题被硬拗成银行的“真面目”,银行服务和产品上的不足,以及与客户之间的纠纷,都被无限放大成银行的傲慢与压榨,让人情何以堪!

很多人认为银行强势,其实是一种“社会刻板印象”效应。在强势体制下产生的银行,又是一个天生受到严格管制的行业,无形之中放大了银行强势的社会形象。

这其中,固然有银行作为经营信用的金融企业的特殊因素,有其以往不够重视中小客户、尾大不掉的旧有惯性,更有社会撕裂和对立带来的不能承受之重。

事实上,银行只是有着强势的外表、弱势的内心。就整体而言,银行并不强势,恰恰很多时候还很弱势。

据说,当年张建国发言时,现场一片大笑。进而,这条新闻在当天晚间迅速占领了各大媒体头条,全国人民都笑了。3个月后,年6月2日,张建国行长宣布“辞职”。

很多网友说:如果说银行弱势,那么放着我来,让我也加入这个弱势群体吧!

但是,很多银行从业者一定是笑不出来的。

相反,他们心里可能有着无比的委屈:在异常沉重的指标、十分挑剔的客户、毫无信用的老赖、日益严苛的制度面前,我们的确很弱势!

特别是那些早上六点多就出门、晚上八点钟才回家的一线员工,他们可能要含泪问一句:银行真的不是弱势群体么?

面对银行业数百万的从业者,真心希望大家不只是一笑而过,而能对银行人多一点理解和尊重。

银行肯定不是弱势群体,银行基层员工才是!

来源:2金融圈3分钟理财栏目

编辑:江佩霞王婷婷

年全球资本圈的开局,是如此梦幻!

美股大涨、港股大涨、A股大涨、比特币大涨,就连房价也一度蹭蹭的往上涨。

市场上,一堆人在狂欢。

有观点认为,年将发生超级通胀,所以我们要买买买,尤其是A股和港股,最好加加杠杆投资。

真相是这样吗?

事实上,所谓的超级通胀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因为面对其它国家的“水漫金山”,中国并没有全面跟进。

再者,经历过年后,房子之外的资产,风险和泡沫都在加大。

任意的买买买,很可能钱没赚到,反被“割韭菜”。

年,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好投资?

今天,3分钟理财就和大家探讨下。

先说结论:

资本市场越疯狂,越要保持对市场的敬畏;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你才有可能在享受“人造牛市”红利的同时,避免被直接收割。

全球央行史诗级大放水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世界的脚步。

为保住本国经济不崩盘,各国央行默契的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扩张基础货币。

据彭博数据,全球四大行,美联储、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年在量化宽松*策上就投入了5.6万亿美元(约36万亿人民币)。

美元、欧元的热钱多了,必然流向全球各地。

一个魔幻的资本市场就这么开演了。

魔幻的市场

年下半年以来,美股、黄金、大宗商品、比特币…全都涨涨涨。

特斯拉,从年初的88美元,到年初的美元,股价在一年间翻了足足十倍!

还有比特币。

年,比特币涨幅超过%,仅去年2月份就上涨了近50%。

受马斯克的特斯拉大量购买比特币等影响,比特币价格暴涨,最高突破5.8万美元。耶伦对比特币表态后,比特币价格大幅下跌至5.万美元。

中国市场同样如此。

年,A股数只股票的涨幅达十几倍。

贵州茅台,得益于主力抱团入场“扫货”,市值正在逼近3万亿。

进入年,也有不少资金选择了南下,奔着港股去了。

作为“资金南下抱团第一股”,腾讯股价自年初以来,涨幅已达30%,市值更是超过工农中建邮交六大国有银行市值之和。

有人可能要说,你不是说中国并没有搞“水漫金山”,怎么市场也跟着飙升呢?

其实,全球资金就是一个巨大资金池,没有哪个大型经济体可以独善其身。

对比其它国家,中国的疫情控制的相对较好,眼下更是世界上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因此势必有大量外资涌入国内资本市场避险。

而中国本身的“聪明钱”,也在积极入场。

它们嗅觉敏锐,流向哪里,哪里就容易暴涨。

这在很多人的眼里便是一夜暴富的机会。

,警惕“被割韭菜”

据中国结算披露的数据,年2月A股新增投资者62.8万,同比增长00.39%。

仿佛是一夜之间,所有的人都炒上了股。

殊不知这才是危险的开始。

狂热的情绪让泡沫越吹越大,风险在逐渐累积。

一旦热钱悄然撤离,“韭菜收割机”便会启动。

待到那时,很多人在年靠运气没股市挣的钱,很可能会在年靠实力还给市场,甚至还要搭上些本金。

最可怕的还要数那些完全不懂资本市场运行规律却又被暂时的赚钱效应吸引进来的人。

他们疯狂“追高”的行为,注定要当最绿的韭菜。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一句话: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对于普通人来说,既想享受“人造牛市”红利,又怕做直接被割的“韭菜”,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资基金。

?年以来,存量竞争格局下,竞争优势边际提升的龙头公司受到市场青睐,龙头抱团之势愈演愈烈。树不会长到天上,何时是尽头?眼光放到海外,70年代美股的“漂亮50”(NiftyFifty)行情与当前机构抱团龙头股行情有诸多相似之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漂亮50是指70年代初在美股广受机构投资者追捧的50只大盘蓝筹股,其作为长期价值投资的典范,被视作可以“买入并持有”的优质股。

?漂亮50行情始于“大放水”,终于“高通胀”,主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序曲(.7-97.5):漂亮50上涨53.3%,超额收益6.44%。流动性从宽松走向过度宽松,大放水奏响行情“序曲”。(2)分歧(97.5-97.):漂亮50下跌.3%,超额收益3.80%。后续经济斜率存在分歧,行情横盘调整进入短暂的“分歧”阶段。(3)高潮(97.2-.):漂亮50上涨38.75%,超额收益6.96%。伴随着信用→订单→库存→经济作用逐步发生,美国GDP强劲反弹,行情步入“高潮”阶段。(4)尾声(.-.0):漂亮50下跌62.07%,超额收益-7.65%。通胀只会迟到不会缺席,经济最终陷入滞胀泥潭,行情进入“尾声”阶段。

?从驱动力周期来看,重点在盈利和风险偏好。与当前的A股抱团逻辑类似,70年代漂亮50出色的盈利能力与成长性,成为年代初经济不确定环境中最大的确定性,确定性溢价成了漂亮50崛起的本质原因。同时预期和交易层面导致70年代初美股风险偏好处于低位,使漂亮50集中于消费行业。预期层面,70年代开始,投资者在经历了60年代成长型投资的破灭后,风险偏好下降,重回价值型投资。交易层面,美股投资者结构发生变化,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保险和养老基金占比提升,保险和养老金低风险偏好的特点促使他们倾向于长期稳定的价值投资。

?漂亮50如何覆灭?成也盈利(自身),败也盈利(市场)。当通胀高企、经济增速坠崖之时,市场预期到所有的公司都终将难逃一劫,漂亮50的确定性溢价快速消失,行情破灭。故当“高潮”阶段结束之时,漂亮50实际盈利并未下滑,但估值已然破灭。总结漂亮50的估值破灭有以下两大原因:一方面,其接近两倍标准差的估值本身已过高;另一方面,市场整体的ROE拐点(领先于漂亮50的ROE拐点)导致投资者下调漂亮50的盈利预期。

?漂亮50与A股抱团龙头股在行情上行期逻辑相似,但是漂亮50行情破灭的逻辑当前并未在龙头抱团行情中出现。我们认为,抱团龙头股未来驱动力周期三因子长期趋势仍将维持,但更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