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年第1期
叶成城,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完整注释版
[内容提要]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大幅上升,西方学界对于中国援非项目的研究日渐增加,并且开始出现两种不同观点的争鸣:批评者认为,中国的援助是为获取非洲的*治或自然资源,给当地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而支持者则认为,中国通过投资人力资本和技术转让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年后,随着中国对外援助数据的公开,西方学者开始用实证研究方法重新审视中国对非援助的动机和效果,其对中国援非项目的评价开始趋于一致。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援非项目并非以获取资源为目的,并且通过改善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方式总体上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发展。同时,上述研究也发现了中国援非项目的部分待改进之处,可以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提高援助效率带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发展型援助中国对非援助援助动机援助效果实证分析
本文系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青年课题“非洲国家族群冲突风险预测”(项目编号:EGJ)的阶段性成果。感谢黄振乾的宝贵意见。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年第1期
国家间的发展差距是制度、地理和历史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在当前国际社会中,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十分悬殊,援助项目仍然是减少国家间不平等的重要途径。国际援助(ForeignAid)指的是国家或者国际组织向受援国提供的资本、物资和服务。不同国家对于援助的概念仍有部分差异。西方国家提到的援助通常指官方发展援助(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ODA)。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以及美国国际发展署的定义,ODA指的是一国向另一国或者组织提供的自愿性公共资源转移,其中至少要包含25%的赠与部分,并且至少要部分对外援助的定义则更为广泛,中国对外资金援助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资金之外的援助还包括援建成套项目、提供一般物资、派遣专家进行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派遣援外医疗队、派遣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等方式。①非洲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同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合作。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日益上升,中国需要在世界舞台上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对于非洲地区的援助力度也不断增加,故而在西方学界有越来越多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