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在津巴中文课堂走进津巴布韦贫民区 [复制链接]

1#

津巴布韦华人网报道

初冬的下午寒意已经料峭,爱心孤儿院的院子里却早已挤满附近社区赶来上课的家长和孩子。乌云压低天空,带来一些阴冷,孩子们的笑容却灿烂明媚,如阳光洒满了庭院的角角落落。家长看到老师们的到来,热情地上前与老师握手,表达着自己和孩子求学中文的愿望;孩子们如一群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飞”进了新落成的教室,等待人生中难得的第一堂外国语课。

这堂中文课说来还是缘于5月12日爱心妈妈和中国医疗队为Hatcliff区的残疾儿童组织的义诊活动。当天,中国驻津使馆商务参赞陈宁在活动上殷切勉励爱心妈妈和志愿者们把中国文化带到津巴布韦人民中间,让津巴民众从文化上喜欢中国,从情感上认同中国,让孤儿院和社区的孩子们通过学习中国文化成为中津友谊的使者。志愿者队伍中的孔子学院吴波院长当即表示,孔院愿意为传播中国文化献力,走出校园,走向社区,为爱心孤儿院和爱心小学的孩子们传授中文课,传播中国文化,并致力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

吴院长说到做到,决定利用每个周日来给这里的孩子免费教授汉语。虽然今天是他难得的休假日,他还是带着精心准备的书本、教案、教具和糖果,风尘仆仆赶到了爱心妈妈孤儿院。

教室虽然还很简陋,黑漆刷过的墙便是黑板,一块破布便是黑板擦,但是转眼间,课桌前已经坐满了年龄不等的学生,小至三岁的小宝宝,大至十多岁的少年,还有孤儿院的老师们和附近的几个村民也闻讯带着纸笔赶来上课,教室坐无虚席,并且不断有孩子赶来,不断地在加桌椅,小小的教室最后容纳了40多人听课。

没有孩子哭闹,也没有孩子调皮捣蛋,身在城市远郊最偏僻的棚户区,他们似乎已经深谙知识改变命运的涵义,他们珍惜这样免费学习一门外语的机会,大大的眼睛里全部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中国老师的崇拜。

吴波老师也对这乡野里的课堂心怀一份虔诚,孩子们学得认真,他教得也非常顺畅。谁说棚户区的孩子愚笨无知,短短一个小时,孩子们已经令人惊讶地掌握了十多个中文词汇,甚至只是看着汉字,就能读出它代表的含义。从数字到日常用语,还有常见的物品和拼音韵母,聪慧的孩子们几乎很快就知晓掌握,吴老师不得不临时增加教学内容,以应对孩子们出人意料的学习能力。当他们用中文念对一个图片,念出对外国人来说如天书的中文字时,吴老师和爱心妈妈们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掌喝彩。

当吴老师顺利讲完全部课程,宣布下课的时候,却没有孩子愿意离开。看到孩子们如此强烈的求知欲,同行的爱心妈妈李曼娟来到讲台前,带孩子们学唱了一首关于数字和友谊的中国儿歌,让他们通过歌声,强化记忆今天的学习内容。

快乐的学习时光很快就过去。在这个特殊的课堂上,获得知识的是孩子,得以感动的是吴老师和爱心妈妈们。没有嬉闹的学子,没有严辞的教师,没有嗔怒至体罚,没有喧哗至嘈杂,孩子们因贫穷而渴望,因渴望而珍惜,因珍惜而认真!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上课结束后,吴老师深深地感慨说,“我从未见到小孩子的课堂如此得安静有序,他们太渴望知识了,看到他们这么渴望学习中文,我内心备受鼓舞,教起来也特别有劲。愿这些孩子们能通过我们的持久相助长大成才,学成以后能用他们的知识改变命运,帮助他人。”

孩子们,让我们下周再见,愿你们坚持不懈如青松,用知识不停地灌溉,总有那么一天,你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蓝天。

(文:清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