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助力津巴布韦农业发展中国专家在行动人民
TUhjnbcbe - 2023/8/15 21:09:00

「本文来源:北京周报」

两年前,当中国援津巴布韦第三期农业专家组第一次到访齐税曼叶巴氏村的农户依沙卡(IsaacMatare)家中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一贫如洗、破败不堪的家庭。

45岁的依沙卡是家中顶梁柱,其妻子自幼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不能站立。家中两个孩子因贫困缀学在家,一家人住在年久失修、半垮塌的房子里。虽然有5公顷土地,但由于缺肥缺水,依沙卡一家年玉米收成仅为-公斤,一天只吃两餐甚至一餐,全家人处于严重的饥饿状态。

依沙卡的情况在当地不是个例。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脆弱的基础设施条件严重限制了当地的发展。

“看到这种情况,我们专家组决定为当地探索一条脱贫发展道路,用中国成功的扶贫模式在当地建立一个示范村。”第三期中国援津巴布韦农业组组长张世洪向《中国与非洲》记者介绍。

中津农业合作示范村启动仪式(张世洪提供)

年11月,以中国农村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参照,在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和中国驻津大使馆经商参处指导下,农业专家组最终选定将津巴布韦西马绍兰省Zvimba地区的齐税曼叶巴氏村建设中津农业合作示范村,依沙卡有幸成为首批示范户。

经过调研分析,专家组建议依沙卡选取“玉米种植+养兔”扶贫组合,后续还对他进行了技术指导和培训。在专家组的指导帮助,依沙卡克服了以往“等、靠、要”的思想,逐渐树立了对今后生活的信心。

年6月,当专家组再次来到依沙卡家中时,惊喜地发现他家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年间,依沙卡共收获玉米3.5吨,解决了全家人的口粮问题。其次他们饲养的肉兔达到只,其中种兔25只,通过卖肉兔取得的收入不但翻新了房屋,还使两个小孩上了学。

为了表达对专家组的感激之情,依沙卡坚持将“CHINAAID”标识涂在他的墙上以作念想,口中也不断地感谢“中国援助”、感谢中国农业专家组。

两年来,由10位中国农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在齐税曼叶巴氏村修建了家禽孵化中心、人畜饮水工程、培训中心等公益工程,使该村及周边区域多人受益,让该村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专家组因此被津巴布韦土地、农业、水利、渔业和农村安置部授予“农业援助特殊贡献奖”。

中国扶贫模式落地非洲

津巴布韦全国可耕地种植面积.6万公顷,小农户占农业人口的80%以上。虽然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然而农业基础设施差,抗旱能力弱、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投入低等因素导致闲置土地高达50%以上。

-年农业生产季津巴布韦由于旱情严重、粮食产量仅为85.18万吨,面临着90.2万吨粮食缺口,万人面临严重饥荒。

“提高农户的生产生活水平,首先要解决当地民众吃得饱的问题。”张世洪说。

中津农业合作示范村离首都哈拉雷公里。当专家组到达当地后发现,虽然该村土地资源丰富,但是村内不通电,主要以种植玉米和饲养家禽为主,人均年粮食95公斤,户均年收入美元左右。

当地农户领取中国农业专家组发放的玉米种子(张世洪提供)

项目首期选取26户作为示范户,开展实施玉米种植、土鸡养殖及肉兔养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专家组还帮助示范村项目设计成立了“Zvimba地区农民股份专业合作社”,激发当地农户主动参与示范村项目的积极性,保证了中国援助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两年的努力,齐税曼叶巴氏村农业生产水平大大提高。据统计,目前,该村农户玉米单产提高1倍以上,粮食年总产量近吨,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此外,农民的收入也大大增加。项目生产玉米吨,并通过发展土鸡养殖和肉兔养殖,带动示范村村民户均收入美元,增幅达到40%以上。

精准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只有将给钱给物“输血式”帮扶,拓展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造血式”帮扶,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张世洪表示,为了让扶贫取得长期效果,农业专家组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技术援助,而是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抓手,以发展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创建合作经济组织和建设村级公益设施为平台,建设中津农业合作示范村。

在种植业方面,当地主导产业选定玉米、大豆、棉花和柑橘,按照“企业+农户”的运作机制实施,由企业与农户签订协议,企业出种子、肥料和农药,农户负责种植,实行订单农业,企业收购农产品时扣除种子、肥料和农药等费用,余下的数量和收入归农户所有,可极大地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生产量。

中国农业专家指导当地村民养殖肉兔(张世洪提供)

在养殖业方面,农户可选择肉兔、土鸡和蜜蜂产业。发展方式采取循环援助形式,即将种兔、种鸡和蜜蜂无偿给受援农户后,待受援农户饲养成功后,一年内需捐出同等数量和质量的种兔、种鸡和蜜蜂传递给第二家农户,这样无限无偿传递下去,确保中国援助资金的保值增值,促进津农业发展。

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实行种植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即将种植业生产的农副产物用作畜禽饲料,将养殖业产生的粪便作为种植业的肥料进行循环利用,不但提高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率,而且降低了种养业生产成本,切实解决种植业肥料价高和不足的问题。

将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

专家组认为脱贫攻坚“攻”的是心理转变,只有发动当地农民积极参与,扭转以往农户“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起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念,才能真正实现“把扶贫变脱贫”。

因此,专家组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在津培训了具有诚实守信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现代农业意识,爱农业、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农民0多人次,其中:在5所农学院培训了青年农民人次,在示范村培训了35人。

目前,示范村项目进入良好的运行期,专家组认为应及时总结发展模式、组织模式和生产模式,经优化提升后,可在Zvimba地区其它村庄推广,未来可在津西马绍兰省甚至津巴布韦全国的上万个村推广成功经验,从而促进津巴布韦小农户脱贫致富,推动津巴布韦农业可持续发展。

“建设中津农业合作示范村确实不易,新冠疫情和当地安全不稳定也给专家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专家组舍小家为大家,在津连续工作了3年、克服了很多困难。”张世洪说。

中国第四期高级农业专家组即将派出,将利用前期的建设经验和“传帮带”打造的本地人才能继续带领津巴布韦农民提高自主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率。


  者:夏媛媛

责任编辑:昝继芳

设计排版:卢一凡

1
查看完整版本: 助力津巴布韦农业发展中国专家在行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