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虽未由非洲所引发,非洲却可能承受最严重的后果。只有非洲取得抗疫斗争的胜利,才能彻底结束全球疫情。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文/巴九灵
南非开普敦大学的数据科学家布鲁斯·巴塞特曾说:我担心的是,我们有一颗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
这枚炸弹,已经炸响。
据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月25日数据显示,非洲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81万例(其中有超1万多例为医护人员),累计死亡超1.7万例,累计治愈超46万例。非洲快速增长的确诊人数令人担心,世卫组织甚至对此表示“震惊”。
其中,疫情最严重的是南非,确诊人数超43万例,占非洲确诊人数一半,居世界第五。
全球确诊人数前五名,除了第一美国外,其余为中国以外的金砖四国。(图源: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对此,世卫组织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发出警示:南非病例攀升可能是整个非洲大陆疫情暴发的先兆。
回顾全球疫情暴发初期,非洲的情况并不算太糟糕。2月14日,非洲地区出现首例确诊者,16天后,确诊人数达到例,又过了10天,确诊人数才达到0例。
世卫组织解释,这或许跟非洲的人均年龄有关,非洲是人口统计学意义上最年轻的大陆,年龄在25岁以下的人口占人口总量60%以上。
当然,也跟非洲各国在一开始的积极防控有关。疫情初期,非洲国家就果断采取措施,封闭边境、取消航班、禁止聚会、关闭学校等,最大限度地延缓了疫情的蔓延速度。
但非洲依然没能躲过这一劫。就如非洲籍的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3月就表示,非洲必须做好面对最坏情况的准备。
4月17日,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的报告预计:会有超过1.22亿人感染,最多甚至能达12亿;即便是最乐观情况下,非洲今年也会有30万人病亡,最坏情况可能达万,并有可能使万至万人陷入极端贫困。
目前,非洲报告确诊病例超81万例,实际上这个数据很可能被严重低估。截止7月12日,在非洲最发达的南非,每千人中仅有36人接受了检测;在尼日利亚,这一数字仅为0.9。而美国和英国每千人中分别有人和人接受检测。
南非,市民正在接受检测(图源:新华网)
甚至,非洲有些国家已经停止更新确诊数据。比如,坦桑尼亚在四月底已经停止发布新冠疫情的感染数据;六月初,总统马古富力宣布已没有新冠病毒存在,这种极端行为的背后是其对疫情的绝望和无奈。
非洲疫情一旦快速蔓延,后果不堪设想。我们都知道,疫情防控的最基本措施就是勤洗手、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这三件最日常的事情,到了非洲贫民窟,就成了一种奢侈。
比如勤洗手,并不是习惯问题,而是有没有水源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约有2.58亿人没有自来水洗手,甚至饮用水源都严重不足。如西非经济较好的塞内加尔,GDP年增长率连续5年以上保持在6%的高水平,但依然有52%的农村家庭既没有肥皂,也没有水。
非洲的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医护人员紧缺,呼吸机也紧缺,重症监护床位更是稀缺资源。
当津巴布韦出现非洲大陆第一例死亡病例时,津巴布韦当局就坦言,他们没有呼吸机可以救该患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人均医生最少,如在赞比亚,统计学上平均每一万人才能分配到一名医生。世卫组织称,在大部分非洲国家,每百万人配备的重症监护床位仅有约5个,这一数字在欧洲是。
除了新冠肺炎,非洲许多民众还饱受埃博拉、HIV、肺结核和其他传染病的摧残。6月1日,西非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卫生部宣布,该国已被证实暴发新一轮埃博拉疫情。
更糟糕的是,在疫情迅速蔓延之际,非洲部分国家比如加纳、尼日利亚、南非、卢旺达在4-5月就开始逐步解封。
卢旺达街头,遵守隔离措施的民众(图源:澎湃新闻)
疫情之下,受打击最深的一定是最脆弱的经济体。非洲疫情正处于何种境地,疫情暴发将带来哪些灾难,国际层面又该如何援助?小巴采访了几位大头,来听听他们的分析。
实际上,当疫情在中国刚时,许多非洲国家就在第一时间颁布了封控令、禁足令,甚至有些极端。比如在某些地区,不遵守禁足令很可能会被官方或私刑处死,以至于在3月底之前,那里被打死的人数多于病死人数。在这一点上,非洲国家的积极应对与欧美国家的傲慢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本次疫情发展到现在的情况来看,控制的关键是社会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严格封控,但显然带来的经济代价极其巨大。
中国能坚持下来靠的是政府能力强,经济体量大和社会韧性强。欧美国家以文化差异为借口不愿意施行持久、严格的封控措施,根本原因还是经济考量。
要么是继续封控但承受大面积失业,经济下滑;要么是解封维持经济运转并接受疫情扩散的代价。说穿了,这就是一个机会成本计算的两难选择问题,人是命,钱也是命,到底要哪个命。
非洲国家正因为公共卫生系统极为脆弱,抗疫能力薄弱,疫情一旦失控,人口损失的后果难以估量,因此一开始就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采取了正确的措施进行封控。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国家的社会与经济资源实在有限,很难单凭自身能力继续挺下去。
目前,非洲确诊病例的日均增长速率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又因为当前的非洲南部正处于冬天,所以非洲疫情基本上达到了第一波高峰。按照以往全球类似大规模流行疫病的发展轨迹来看,也许后面还会有第二波、第三波。
根据WHO的预案,在这样的全球性传染疫病暴发时,应组织资源,首先对包括大多数非洲国家在内的公共卫生系统脆弱地区提供紧急救助。
但往往同时出现的一个悖论是,出现这样的危急局面时,各国包括大国的应对都很可能自顾不暇,如果能生产出疫苗也是合乎逻辑地先救助本国国民,因而难以对别国施救。结果往往是,越脆弱的国家就越悲惨。
如果未来非洲真的出现几轮疫情的扫荡,其感染率、病死率令人难以想象,悲观点说,不排除非洲最终出现群体免疫的局面。这当然将是十分惨烈的,但非洲当前面临的困境还不仅在医疗,实际上更急迫的是粮食问题。
5月初,由非洲联盟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经济论坛等联合组织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十分之七的非洲人认为,如果他们因为新冠肺炎被关在家里14天,食物和水就成问题,一半的人认为他们会花光钱。69%的人担心封控措施会使他们失去食物和水,尤其在非洲中西部地区的恐惧更为严重。
肯尼亚一名街头商贩在路边卖白菜(图源:美联社)
从客观条件上看,年是全球粮食丰收年。理论上,大国有能力在粮食上援助非洲,但实际情况还不确定,毕竟有的大国自身还深陷疫情。并且自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国家已暂停粮食及农产品出口,以保证本国供应。
就非洲截至目前的疫情发展事实看,除了来自中国的援助和捐赠,包括其他大国、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国际社会,能对非洲提供帮助的极少。WHO作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国际性医疗公共产品的重要渠道,原本可发挥关键作用,但美国极度不负责任宣布退出,无疑将严重挫伤其能力。
世卫组织日内瓦总部(图源: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