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3000点的A股,价值投资真的有效吗
TUhjnbcbe - 2025/4/27 16:34:00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_zx/9g7qbp5/

A股市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跌幅巨大,沪深指数从高点下跌超过30%。一些股票更是跌幅惊人,像海天味业从高点跌了50%,恒瑞医药更是跌了70%。

时间拉长一点看,像中国平安,这些年持续大幅下跌,万科好多年基本没涨过。这就让人产生困惑,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白马,历史上也曾经给投资者创造了非常丰厚的回报,为什么它们的股价这么惨呢?

近期受疫情影响,上证指数更是一度跌破0点。年金融海啸的时候,市场第一次喊出0点保卫战;14年过去了,还需要0点保卫战。在这个10多年指数基本停留在0点的市场,价值投资还是不是一个好的方法论?人们甚至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A股这个土壤是不是适合做价值投资?

最近笔者恰好收到浙大EMBA金融协会的邀请,给大家做了一次讲座。主要聊了三个话题:

一是面对“跌跌不休”的A股市场,价值投资是不是真的失效了?

二是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三是对当前市场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在这里分享出来,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价值投资失效了吗?

有人说A股是一个投机的市场,所以巴菲特的那套价值投资的逻辑体系不适合A股。究竟是不是这样?我最近进行了一些思考,我认为价值投资有效的前提其实是两个。

第一个是要有好的宏观经济背景,国民经济和企业利润不断增长。在不断稳定增长的经济体里面才有好的上市公司,像美国、中国,包括以前的日本。如果是在战乱的国家、相对落后的非洲、恶性通胀的津巴布韦,是没办法做价值投资的。

第二个就是价值投资必须是要在弱有效市场才是有意义的。完全有效的市场,价格完全反映内在价值,基本上没有定价错误,无法获得超额收益。完全无效的市场,价格跟内在价值没有任何关联性,同样难以获得超额收益。恰恰是在弱有效市场,经常存在定价错误(存在低估的可能性)且能修正,价值投资才能有效。

A股基本就是一个弱有效市场,经常会发生定价错误,包括局部的定价错误、某些时期整体的定价错误,关键是投资者能不能找到这种定价错误。

从这两个前提来说,A股是适合做价值投资的,换句话说价值投资在A股是有效的,是非常有用武之地的。因为第一,我们有稳定增长的经济。第二,我们是一个弱有效市场。

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很庆幸生在现代的美国,而非古代或现代的非洲,我称之为‘卵巢彩票’。”

那我们看看自己国家的数据。通过分析沪深指数历史走势图发现,过去15年间,沪深指数的年复合增速为12.21%,全收益指数年复合增速为14.23%,超过同期的标普。

这让很多人觉得很意外。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亏钱?原因就在于我们市场的高波动性以及追涨杀跌的投资行为,很多人是买在高点,割肉在低点。

这是整个沪深的整体表现,如果细看,也会发现沪深结构是在不断进化的。年,正好是我离开券商、自己创办“益研究”的时候。那时候是个市场低点,估值也非常便宜。那时候的沪深跟现在的沪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年指数以周期板块为主:银行、非银金融接近4成。现时点银行、非银金融占比大幅度下降,食品饮料从4%提升至12%、电力设备从忽略不计提升至10%、电子计算机从忽略不计提升至10%、医药生物从5%提升至8%。

从前十大权重股上也可以看到,年都是平安、民生、中信、招商、海通等银行保险公司。到了现在,是茅台、宁德、招商、平安、五粮液、美的等等。沪深结构更分散,我估计接下去会更加分散。这个对比说明沪深本身还是在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驱动力的变化,它的结构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前面提到巴菲特说生在美国是中了“卵巢彩票”,其实中国同样如此。中国从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到现在,就是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年中国加入WTO,中国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我简单统计了一下,过去10年(-)中国有很多股价涨幅惊人的股票,涨幅20倍以上的就有22家,还有很多10多倍涨幅的股票。过去10年的20倍股,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这跟我们的观感是差不多的,这些行业都是高速增长的行业,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

所以,这个“卵巢彩票”对中国投资者来说是同样的,一点不亚于巴菲特生长的美国。价值投资要有一个稳定增长的环境以及高增长、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群体,这个条件我们是完全具备的。

第二个条件即弱有效市场,就更有意思。弱有效市场经常会发生定价错误,但是定价错误会消失。以个股举例不具有说服力,还是以沪深为例。沪深年化全收益14%左右,这是非常高的收益。但在这样的市场中还是很多人亏钱,亏钱的原因就在于沪深波动特别大,持股体验非常不好。从年发布时候大概点,然后跌到点,后又在年疯狂涨到点,然后又跌回来。

这当中经历了、年的疯牛,年的大底,年的疯牛,然后到了年的熔断,再到年的中美贸易战及民营经济退场论的恐慌,然后到了现在。

当中这条红线就是按照沪深的10%~12%左右的利润的增长率画的趋势线(假设估值保持不变)。可以看到,市场经常会偏离利润增长的这条相对均衡合理的趋势线,既有往上的波动,也有往下的波动(当然往下波动的时间更长),大部分人会觉得持股体验不好。

所以可以看到,弱有效市场这个条件,我们也是具备的。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背景下,A股这个弱有效市场正是适合价值投资的土壤。

但人们普遍对于价值投资存在两个误解:

误解一:价值投资就是买“核心资产”,所谓的“大白马”;

误解二:忽视估值而强调长期持股。

下面分别来讲一讲这两个误解错在哪里。

企业是有生命周期的,比如说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初创期,像元宇宙、量子通讯等,不适合二级市场的人去投资,一般来说是风险投资公司去投资。衰退期,一般来说价值投资者也不会去碰,因为很容易掉入“价值陷阱”,看上去似乎很便宜,但其基本面会越来越差。除去初创期和衰退期,其实成长期、成熟期里有大量公司,我觉得都是价值投资的标的。

很多人会把价值投资非常狭义地理解为大白马,而很多大白马其实已经处于成熟期,甚至可能开始转到衰退期了。所以买核心资产也得看它的生命周期,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有生老病死的。现在有很多新的核心资产或价值投资标的在涌现,尤其是处于成长期前期的行业,像氢能、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

另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价值投资就是买入长期持有,不管估值。其实,估值非常重要!好公司买贵了,可能非常长的时间内很难赚钱甚至亏钱。

年底我在写《常识的力量》一书时(中信出版社出版),就有非常强烈的感受。那时候很多公司,像酱油、食用油、牙科眼科连锁公司估值可以给到那么高,我觉得不可思议。

~年的核心资产泡沫之后,后面就开始杀估值了,到现在至少杀下来百分之五六十,有的更是掉了百分之七十八十。

所以好公司如果不看估值,盲目买,认为买了长期持有就是价值投资,这是不对的。

我再举两个例子,巴菲特曾经投过两家中国公司,一家是比亚迪,一家是中国石油。

巴菲特年9月买入比亚迪股份(.HK),持有至今。巴菲特的买入逻辑是:比亚迪是一家年轻而且前景广阔的公司,正经历着高速的增长,同时也是创新和技术领域的领导者;王传福先生具备独特的管理运营能力和优良记录。那时比亚迪还很小,

1
查看完整版本: 3000点的A股,价值投资真的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