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动物科普
本周主角:猎豹
中文学名:猎豹
拉丁学名:Acinonyxjubatus
别称:印度豹
纲:哺乳纲
目:食肉目
科:猫科
属:猎豹属
种:猎豹
猎豹,又称印度豹,是猫科动物的一种,也是猎豹属下唯一的物种。猎豹体型纤细,腿长、头小、耳朵短,圆形瞳孔。
全身都有黑色的斑点,体色为金黄色。栖息在温带、热带的草原、沙漠和有稀疏树木的大草原。
食肉动物,猎物主要是中小型有蹄类动物,一次只捕杀一只猎物,奔跑速度极快。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西部。
形态特征
猎豹与花豹的外形区别在于:猎豹从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条纹,花豹没有。这两条黑纹有利于吸收阳光,从而使视野更加开阔。
猎豹体型纤细,腿长、头小、耳朵短,圆形瞳孔。全身都有黑色的斑点,体色为金黄色,向下逐渐过渡到白色的腹面,体表分布着黑色铜钱斑。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环纹;后颈部的毛比较长,像短鬃毛。
撒哈拉地区猎豹的毛被非常短,颜色浅,从浅黄基色带褐斑到浅白基色带肉桂色斑。大多数成体的鬃毛不显著,但是在亚洲猎豹中往往很明显。长毛的作用不清楚,可能有伪装和调节体温的作用。猎豹的牙很锋利,但是比较起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猎豹的牙比较小。爪类似犬类,缺少其他猫科动物的肉质爪鞘,但是能部分地伸缩。足迹带爪痕,但无上爪爪痕,上爪极度弯曲,用来捕捉猎物。
栖息环境
猎豹栖息在温带、热带的草原、沙漠和有稀疏树木的大草原,喜爱树林-稀树草原交错分布地区和开阔草原,最高分布到海拔米(比如肯尼亚的肯尼亚山脉)。
生活习性
猎豹为食肉动物,猎物主要是中小型有蹄类动物,特别是羚羊和黑斑羚,偶尔捕食林羚以及角马、斑马、水牛和长颈鹿等大型有蹄动物的幼仔。雄性团体能捕杀成年牛羚、长角羚和角马等大型猎物。猎豹会游泳和爬树,主要是在白天捕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视觉敏锐的优势,并避开在夜间活动的竞争对手。猎豹一次只捕杀一只猎物,先是小心翼翼地潜行一小段距离,待接近猎物后再高速追逐猎物。用身体撞翻猎物,或用上爪拉倒猎物,通常是用窒息的方式杀死猎物。猎豹是世界上在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动物,它的时速可以达到公里。但当它达到公里以上的极速时,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都在超负荷运转。由于猎豹无法一下子把囤积的热量排出去,很容易出现虚脱症状,所以猎豹一般只能极速跑几百米就必须减速。
除了繁殖季节,成年雄猎豹和雌猎豹是分开生活的。野生的猎豹群往往分为单身雄性群、单身雌性群和母子群。成年雄猎豹群一般有两三个成员,它们的群体越庞大,彼此待在一起的时间就越长。雌性独居生活,占据大型的巢域,但是没有保卫巢域的行为,不具有领域行为。而雄性的社会性和领域行为变化很大。
繁殖方式
猎豹可全年繁殖,繁殖方式也比较特殊,多为近亲繁殖。繁殖期雄猎豹会为交配权而战。雄性不负责照料幼仔,雌猎豹怀孕后会组成一个单独的群体,妊娠期90~98天。每胎产仔1~6只。刚出生的幼仔上体长有蓬松的烟灰色长毛,以后长毛开始脱落,至4~5月龄就只剩下肩部的短鬃毛。猎豹母子没有固定的巢穴,每隔几天他们会搬一次家。幼崽6-8周龄开始断奶,到4~5月龄完全断奶。幼仔要在出生后一年半的时间里跟随母猎豹学习捕猎技巧。雌性幼仔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离开集体,在21~24月龄可以怀孕,生育能力维持到12岁。雄性在12月龄达到性成熟.不过在3岁前极少繁殖。猎豹幼仔死亡率较高,抚育期幼仔的死亡率最高。野外猎豹的寿命一般是15年。
分布范围
在非洲南部和东部的分布比较广泛,在西非稀少,除了在阿尔及利亚南部和可能在埃及有分布外,在北非其他地区已经灭绝。在亚洲仅在伊朗残存着一个70~只个体的种群。
原产地: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肯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多哥、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可能灭绝:阿富汗、喀麦隆、吉布提、埃及、利比亚、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塞内加尔、西撒哈拉。
区域性灭绝:布隆迪、科特迪瓦、厄立特里亚、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印度、伊拉克、以色列、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阿曼、卡塔尔、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拉利昂、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突尼斯、土库曼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也门。
重新引入:斯威士兰。
种群现状
在非洲的分布范围已经减少了77%,在亚洲仅存一个种群。尽管对家畜的危害并不严重,但是仍然被牧民视为害兽而大肆捕杀,在牧区受食物减少的影响巨大,人类猎捕它的食物是一个关键的威胁。在一些地区也存在相当规模的幼仔和成体的活体贸易。
保护级别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