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8号,莫迪宣布印度和卢比的钞票作废,目的是为了打击黑钱。如松当时就说,这是借口,本质是央行公然进行货币的信用违约,目的是消灭一部分纸币(不承认这部分纸币的购买力)。打击黑钱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征税、罚款、没收家产、起诉、坐牢、杀头都可以,这是对他们所犯罪行的惩罚。但是,央行每发出一张钞票,都代表的是一纸契约,无论民众还是罪犯持有,央行都要遵守自己承诺的约定,当央行通过任何手段让这纸契约无法实现的时候(也就是想方设法废弃部分钞票),就是违约。背后的背景是,因为印度近二十年来基本都处于通胀高位(基本在3%以上,很多时候达到10%以上,这还是不断用调整CPI一揽子商品权重进行润色的结果),意味着基础货币过量,当美元回流、本币贬值的时候,就可能酿成大规模的信用危机,印度财*面临破产的威胁,所以,莫迪先下手为强。
现在看来,莫迪达到了部分目的。富人为了让自己藏在衣柜中、床垫里的财产合法化,罕见地放低身段恳求穷人,想要以10%~25%的佣金为代价,让他们帮忙把这些钱存入自己账户,之后再将钱款返还。钱太多在此时也成了累赘,一些富豪们为了处理这些钱,甚至不惜代价,将它们倾倒进新德里的贾木纳河中,或是在被发现之前丢去荒芜人烟的地方。莫迪终于实现了消灭部分纸币购买力的效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又增加了税收,实现了一箭双雕。
对于那些通过各种办法将非法收入存入银行(比如借助穷人之手)或购买黄金的人(当然,还会有很大一部分现钞藏在家中),莫迪依旧不依不饶,目的还是两个:要么让你手中的钞票变纸,要么交税成为财*收入。
对于通过各种手段存入银行的钱,*府正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打击部分储户所谓的“洗钱”行为。据《印度快报》报道,莫迪内阁就修改法律以对来路不明的银行存款征收接近60%的所得税进行了讨论。“此举正值银行告称在和卢比纸币被禁止之后,短短两周内便有超过亿卢比被存入零点平衡JanDhan账户之中,当局认为这些可能是洗过的黑钱。”其实,是不是黑钱已经无所谓,征税是重要的。
当宣布废除大额纸钞之后,所有人一个非常自然的想法是,既然央行不遵守信用,就转换为天然的信用代表——黄金,自然会有很多人购入黄金,结果购入黄金者络绎不绝,金价暴涨。
对于这种躲避的渠道,莫迪自然不会束手待毙,NewsRise则报道称,随着莫迪加强对“黑钱”的打击力度,印度*府可能会很快宣布禁令,控制民众持有黄金的规模。
莫迪在与印度富人斗智斗勇。
莫迪心中一定有一个心愿,过往发了太多的钞票,未来很可能遭遇央行的信用危机(恶性通胀),那时,莫迪*府很可能垮台,现在,要把大部分钞票要么变成*府的税收,要么废弃他们的购买力,莫迪在拴释权力的威力。
莫迪的招数和朝鲜没什么差别。朝鲜于年12月1日起上调币值,原有货币停用,新旧货币按1比兑换(如果随意兑换,这没所谓)。但每人的最高兑换限额为10万旧朝鲜元(后提高到50万旧朝鲜元)。名义上说是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打击黑市交易。当很多旧币无法兑换成新币之后(变成纸),市场中流通货币的数量下降,就压制通胀;当流通货币数量下降之后,通胀降低,朝鲜*府也就有了继续印钞补充财*的余地(金三当然可以随便花)。所以,最终的目的依旧是为了废除部分纸币的信用,也为了财*。
万变不离其宗。
以往讲到,任何等级分化的社会所发行的钞票,都不具有信用,印度和朝鲜就是鲜明的例子。因为在这样的社会,货币就是权力的工具而已,也是解决财*问题的手段,它既然是为权力和财*服务的,就不具有信用的本质,是刚性银行券。
莫迪的招数未来会在很多国家持续发酵(估计不少于十年),因为过去二三十年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印钞票,看看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尼日利亚奈拉、埃及埃及镑、蒙古图格里克、巴西雷亚尔、阿根廷比索等货币的持续贬值,就知道货币过剩有多严重;也更因为很多Z
F的运转离不开印钞,预计主要的招数如下:
其一,莫迪的招数。央行违约,让流通的钞票要么自行废弃购买力(丢进河里或人迹罕至的地方),要么变成*府的税收,这是相对“光明正大”的,莫迪先生还值得“表扬”。
其二,彻底换币。对于广大的人们来说,规定只能换一定的金额,比如年朝鲜进行换币,规定只能按1:(当然这个数字由金三随便定)换50万旧币(这个数字也随便定),如果你持有太多的旧币,就只能废弃。而对于社会最顶层的集团来说(比如金三和金三周围的部分人),可能就没有兑换数量的限制(人家把握着印钞机啊);即便也同样受到兑换数量限制,但人家手中的权力就是购买力(是真正的“硬通货”,掌握着权力的人无论到哪里都得被好好招待),实际意味着依旧是没有限制。
对于这一做法来说,银行的负债立即下降,好处大大滴(因为储户的大额储蓄,就是银行的负债)。
金三在演绎,权力是真正的“硬通货”,是真正的财富。
其三,发行物资票证。这实际是废弃掉所有货币的部分购买力的做法,因为没有相应的票证,货币并不能独立购买大部分必需品。这些票证的范围可以无限扩大,粮票、布票、肉票、煤票、天然气票,甚至娶媳妇生孩子都可以发行票证,等等等等。
这是大国曾经流通的布票和粮票,未来在其它国家或许会重出江湖
当货币不能单独行使购买职能的时候,相当于央行变更了货币契约的内容。所以,我以前一直说,不要把货币看的很神圣、看的比命重要,就是这个原理,有时它实际上什么都不是(很多商品都不能独自购买的时候,意义自然下降;同时也买不到特供商品)。
除了以上三种方式之外,还有更直接的,暂时什么都不做,图省事,在一段时间内就持之以恒地不断加大货币的面值,在纸币后面加零,所以,津巴布韦百亿元的钞票也就出笼了,但最终也要进入博物馆,更换新的游戏。穆加贝大叔还很牛,咱津巴布韦直接流通美元、兰特等,自己干脆不印钞票了。
但无论怎么改,都是货币的信用违约,和民间的耍流氓没什么差别,仅仅是表述上艺术了一点而已(“改革”)。既然这一信用违约的本质不变,结果也就一定,在这些过程中,必定伴随着汇率暴跌、金银暴涨、通胀飙升(让新旧货币对国际硬通货的汇率趋于一致。可参见朝鲜改革时期的现象)。
为何持有一些国际硬通货会有利哪?(当然也有风险)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中,硬通货就直接跨过了新旧币对接的过程,比如以朝鲜的换币方式来说:
在上调币值以前,朝鲜公布的正式汇率为朝鲜元兑美元:1,换成新币之后就应该是1.35:1,因为新币币值变大了。可实际上,年朝鲜公布的朝鲜元兑美元官方汇率是:1(未查到年的数字)。也就是说,新币只是剥夺了所有原有货币持有人权益,币值实际上并没有增长,而且下降了。此时,持有硬通货的人不仅没有被剥夺权益,还赚了。朝鲜这种情形基本就是所有换币的国家所玩的游戏,包括上世纪的巴西、阿根廷等都是如此。
人家朝鲜元上说的很清楚,咱的钞票不是货币,就是银行券,币值是可以随时变化滴,是个游戏。
卖花姑娘,也是朝鲜元上的图案之一。
在第三种情况下,国家一定是国际购买力短缺(否则就不必限制本币的购买力),所以,有了硬通货,就有了国家急需的东东,最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比如外汇兑换券,或一些说不清楚的渠道)取得国家发行的、其它的购买力——包括粮票、布票、肉票、“结婚票”、货币,等等(甚至一些国家为了收集民间的国际购买力,会故意保留这一通道)。同时,全社会国际购买力紧缺,很多机构会有需求,自然就有流通。有需求就会形成市场,这是规律,所以,即便金三那么牛Ⅹ,也无法杜绝朝鲜的人民币和美元黑市。
对于只能流通刚性银行券的社会,货币就是家猪和屠夫的游戏,只能是二者居其一,没有第三者插足(很多人彻底放心了)。
如松书目:
如松看人权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