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安娜
1
电影《无双》,周润发饰演的“画家”是"伪"钞专家,他的团队制造的美金,从物理属性上看,与美联储印钞机流水线上走下来的钞票,一模一样。但同样的钞票制版,同样的机器设备,同样的原料工艺,美联储(美国央行)出品的美金被世人认可为“真钱”,趋之若鹜。而“画家”制造的钱,却被称为“假币”,人神共愤。真和假的区别只在于,一个是美国*府赋予了美联储独家钞票的“合法性”,一个是民间私人自制,没有得到权力承认。小伙伴有很多疑问。美国*府赋予美联储独家“合法印钞”的合法性来自哪里?假设是传说中的“让渡”,那如何保证美国*府不会违背经济科学,滥用这种授权,无底限地开动印钞机,从而摧毁以美元作为交易媒介的世界经济?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我们也许可以从老祖宗的原始生活开始说起,聊聊货币是怎么来的。今天的人类,知道用纸币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奶酪、面包、牛肉、书籍、汽车等一切商品和服务,所以无论去集市上出售老妈自制的油浸笋干,还是上门给邻居家维修电脑,或者为老板打工敲敲代码,一般都习惯接受纸币支付。但在很久以前,出现纸币这种交易媒介之前,我们懵懂粗糙的祖先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进行的是物-物交换。“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百所”。张三会编草鞋,李四擅打铁锹,王五能磨豆腐,赵六巧手织布……,为了能同时穿上草鞋,用上铁锹,吃上豆腐,穿上衣服,张三只能编织一堆草鞋在集市里逐一换取其他三者,李四则拿铁锹去换,王五用豆腐,赵六嘛,抱着一匹匹的布。由于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不同,很多商品又不可分割,古人为了交换到满足生活所需的商品,简直要拼掉半条老命。好在,人天生有“改善不适”和“希望过上更好生活”的动机,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们慢慢发现,凭借各自擅长,努力生产,留下自己日常所需部分,剩余的可以换成一种“特殊商品”存储起来,等需要别的(自己不擅长生产的)生活用品的时候,拿出这种“特殊商品”(作为中介)去交换。经济生活的网络中,人们自发地发生分工和交换,为了提高交换效率,并非出自神秘人物的有意设计和指挥,几种相对固定的“特殊商品”慢慢浮出水面,成为大家共同认可的中介商品。穿越脑补下,有一些人首先发现土豆这种东西大家普遍需要,容易存储,容易获得,方便携带,还不难计算兑换,于是就试着用土豆去交换鸡蛋和布匹,不料,交易几方协商下来,觉得还挺方便。慢慢地,周围的人都开始将富余的自家生产的东西换成土豆先存起来,等他们需要衣服铲子鞋子等物了,再将土豆拿出来去交换。土豆与其他各种商品之间也慢慢地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交换比例。如此一来,人类的日常生活交换一下子从数十个步骤缩减成为简便三步:生产——换成中介商品——拿中介商品去交换别的商品。当这种交换共识普及到一定程度,这种中介商品就是货币。把眼光放远一点,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货币也是这样出现的。如古波斯、古印度、古意大利,都有过用牛、羊当作货币的时代,古代美洲则曾拿盛产的烟草和可可充当货币。贵国历史上,齿贝,皮毛,丝帛,棉纱,金银这种东西,都曾光荣地坐过这把交椅。当然,在最长久的时代里,历史选择了铜这种金属。简单说就是铜币。张三编了一百双草鞋,自己留下五双,其余的都到集市里换成铜币,回家后像命根子一样,将铜币层层包好,藏入宝箱,再来一副大锁镇住。这可是真家伙,辛辛苦苦付出血汗换来,将来要靠它们交换豆腐、衣服、农具等物以维持正常生活。铜块熔化铸造,做成铜币,按重量大小差异给定面额大小,便于保存和携带,是非常适合充当交换媒介的商品。可以看出,交换媒介的前身,是真实的经济财货,后来充当了交换媒介,它的原始使用价值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人们换取它的目的更多是把它当作跳板去换取别的商品。有需求,就有供应。交换媒介成为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一种需求,就会涌现大大小小的钱币生产者。在自由竞争的市场里,铸币者当中也有人抑制不住掺假获利的冲动,以次充好,偷偷往纯铜币里掺杂价值较低的其他金属,充当纯铜币,进入市场流通。但消费者当然不会全是傻瓜,只要市场开放,存在竞争者,掺假的行为便难以持久。人们会慢慢抛弃掺了杂质的铜币,转向纯度更好的铜币,造假者的生意自然难以为继。在市场竞争的约束下,货币的质量往往更好,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朝廷发现一条真理:只要往铜币里掺杂铅铁缩减重量,再阻止其他铜币生产者进入市场,垄断铸币权,就等于打开了所有人的钱包。同时,随着民间商业规模的扩大,金属钱币作为流通货币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如易磨损、不易携带等。比如在北宋年间的铁钱区(铜钱不足的地方,朝廷强制以低质量大的铁钱作为铜币替代),买一匹布需要约两万个铁钱,重约斤,得用车载。另外,商家还要随时应付来自朝廷的盘剥,像随便设个关卡收你点买路钱。于是,始于贵国历史上的唐宪宗元和初年,聪明的商人发明了“飞钱”。商人在A地把一定的铜币交给当地钱庄保管,钱庄会按要求发给商人一张记载着铜币金额的凭证(飞钱),盖上自家印戳。这样,商人就可以拿着这张不易被朝廷发现的凭证,到B地的钱庄再把钱取出来。如此既免去钱币搬运之苦,又能避免路上贼盗惦记,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支票。晃眼间,时间走到北宋年间,随着造纸术的改进和活字印刷的发明,一种真正的纸币——交子——不可避免地首次出现在人类的金融史上。交子是纸做的,和今天世界各国正在通行的纸币(法币)已无本质差别。它的出现和演变教人心情跌宕,悲喜交加。喜的是,从古至今,民间的创新能力始终在线,总能绝处逢生,纸币方便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真实货币的不足,提升了交易效率。悲的是,从货币(有价值货币)进入交子(纸币替代)时代,从此开创了全世界的朝廷垄断发币权、疯狂通胀剥夺人类财富的历史,一直到今天依旧如此。而且到了这一步,可能永远无法再回头。
2
货币的本质是一种交易媒介。人们爱钱如命,钱在人们的心目中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钱具备交换到经济财货的能力。
当我们出售自已的劳动所得,比如出售自制手工乳酪蛋糕,或出售我们的劳务为某老板工作,我们被支付人民币(钱)。事实上,这是在用劳务在购买货币(钱)——这种交易媒介,以便将来去市场上交换别的东西。
而且,交易媒介(钱)是一种商品,本质上,它和玉米、板凳、房屋等所有商品一样,也受到供需关系的规律制约。
为了方便描述,以下用“钱”指代交易媒介。
我们习惯上喜欢说这个商品定价几元,比如在某个特定时刻,我们说1个馒头的价格是0.5元,1双筷子的的价格是0.1元,1件毛衣的价格是元,1台电视机的价格是0元。
反过来说,也就是指,1元的价格(即购买力)是2个馒头,或10双筷子,或1/件毛衣,或1/0台电视机。
这样,我们就得出了在这个特定时刻,钱对照其他商品的确切“价格”。
在市场中流通的钱的多少,其实不会影响人们交换商品和服务,无论多少钱,都是够用的。当一件商品的生产力提升,产量大幅提升,财富增加,如果没有行*干预,钱的价格(购买力)自然就会提升,钱会值钱。
假设商品数量增加一倍,在市场中各种行动人的自发调节下,钱的价格(购买力)也会相应增加,以满足商品的交易需求。
比如上述例子中1元的价格自然就会成4个馒头,或20双筷子,或1/50件毛衣,或1/台电视机。
如果生产效率再提高,流通中的商品增加十倍,钱的价格也会自发再往上增值。
发现没有,如果只让市场发挥作用,钱总是够的,根本无需相关部门介入增发钱的数量。
当然,一国统治者不会把这些知识写入教材,否则无疑自断财路——印钱。
相反,为了源源不断几乎零成本地印出天量钞票数量,老爷们会在教材中制造很多反经济学科学的语言,比如“货币的流动性不足”,“为了保持物价稳定”,“为了拉动消费,稳定就业”等等,多如牛毛。
如果你有心去读一读官媒发出来的财经评论,经常通篇除了标点符号,没一处是对的。
他们的目的之一就是不断刺激人们的神经,让人们相信,维持正常的经济生活需要老爷们开足马力,发动印钞机,否则大家的日子都过不下去。
不管人们是否愿意,独家经营的印钞机从未停止。
3
我们假设,也在同一个时刻,ZF出手印钱。人道一些,就假装他们只印了超过实际市场中流通应有数量的一倍。
前面说过,钱只是交换媒介,它有价值是因为背后有真实的商品和服务需要用它来彼此交易。脱离背后的商品\服务,钱再无别的价值,它就只是废纸,连纪念币都赚它丑,就像今天津巴布韦和委内瑞拉的纸币。
好,如今,ZF又印了一倍数量的钱,但老爷们不是魔法师,印了钱,却印不出商品和服务。所以,在商品和服务的实际财富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后的钱的单位价格(购买力)自然就降低了一倍。
承接上面的例子,1元的钱的交换能力(或购买能力)就从2个馒头变成了1个,从10双筷子变成了5双,从1/件毛衣变成了1/件,从1/0台电视机变成了1/0台。
是的,你手中的钱,贬值了一倍。
以上数字举例纯粹为了方便理解,不求严谨,只参考交易媒介的交换能力的涨跌趋势。
在现实世界里,央行印钱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有可能同时发生,那么,钱的贬值速度会被生产力上升引起的商品价格下降抵销一部分,人们对钱的贬值并不总是十分敏感。甚至有可能,即使新发钞,但在生产力大幅提升的领域,钱的购买力是上升的。
但这并不防碍理论的正确,印钱一定是在抢夺人们的真实财富。
作为一个现实中的工薪族,你想象一下,当你取得一万元工资报酬的时候,你付出的是与之匹配的劳务和心血,你本来可以凭这份劳务和心血换来(对你来讲)价值不低于一万元的商品或服务。
但是,印钱以后,这一万元的购买力被稀释成了五千元,等于你被夺走了另外的五千元。
交换媒介的价格下跌,使人们变得比原来贫穷,本应该被满足需求的程度打了折扣,福祉减损,这正是钱作为一种商品的特别之处。
新的其他商品/服务的增加,结果是满足了更多人的欲求,使人富足。但新的货币的增加,却使人走向贫穷,人们耗费宝贵生命追求的财富,却在印钞机的开启之间,在央行电脑数据的增添之间,灰飞烟灭。
这也是为什么轻飘飘几乎无成本的纸币作为货币凭证流通的时候,它的背后必须要锚定不是由发币者独家控制的东西,以限制它随时打开印钞机的冲动。
比如中国历史上的白银本位,比如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之前的黄金本位,也可以是自由竞争的独立第三方信誉机构,也可以像比特币这样,是公众可以运行全节点检验的科技能力。
也因此,作为实际意义上的世界货币的美元与黄金兑换的脱钩是现代人类的最大悲剧,可能没有之一。
年之前,民众可以在任意时候拿着美元去美国的银行窗口兑换黄金。可是美国*府管不住自己的手,印发了太多美元。
覆水难收,当美国黄金储备已经不足于兑付太多美元,年,尼克松撕下遮羞布,公开宣布美元彻底脱离与黄金的锚定,持有美元再也换不到真金白银了。
美元从此彻底放飞自我,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变成了全球财富收割机。
4
尽管在货币——交易媒介本身也是实际财货——时代,朝廷垄断造币权后,铜钱的纯度和重量与所标币值相比,也会严重不足,但其对交易者的财产侵犯程度仍然有限。
掂在手上的钱币纯度和重量相对容易分辨,自由交易的双方基于天性中共同对公平合理的追求,会形成自然补偿机制。比如铜币中被混入了铁,实际价值降低,交易者就会考虑折价使用,如用1.5枚劣质铜币去交换本该1枚纯铜币可以交换到的物品。所以朝廷对货币的恶意搀假、减重行为造成的后果在市场流通中,会部分被民间交易者们纠正过来,烂币造得再多,其购买力也始终被打折,总体对交易者的财富剥夺有限。但纸币不同,它除了交易媒介功能,不再具有实际财货性质,精美的纸钞整齐划一,“纯度”完全一样,你无法将它打折。总不能拿着元纸币对店家说,“现在纸币印太多了,钱不值钱,我要求当元来使”。别,店家会把你打残。法币时代,上帝都无法阻止印钞者疯狂超发。利用哐哐吐出来的芬芳新币填补各种缺口,是一种原始冲动。独家开动印钞机的诱惑,谁也无法抵抗。不妨设想,明天一觉醒来,你突然拥有一种超能力:可将一张价值0.03元的普通白纸印成元钞票,和国家印的一模一样,而且没人惩罚和限制你,你会怎么做?相信和我一样,你会印出梦想拥有的一切,瑞士的名表,限量版的包包,第五大道的珠宝...,直到印得双手废掉。当然,超发的法币只有一部分会变成老大手上的名表和珠宝,大部分带来的是巨量信贷扩张。印钞机源源不断吐出来的新钱——比如四万亿——被分配到各地人民银行,银行拿来干嘛呢?当然是要想办法贷出去,只有让它们进入市场流通才能显示其“威力”,躲在钱柜里的都不是英雄。喜从天降,魔杖轻轻一点,银行立马有钱。以后如果看到财经新闻中说,低息无息负息,换一种说法就是:亲们,爷又印钱了。于是,那些原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企业、个体户和本来付不起房屋首付的人,突然发现,天上下起金钱雨——降息了,无息了,倒贴了,哥也贷得起款了。拿到低/无息的新钱后,本来面临淘汰的企业/产业突然起死回生,重新大把购入生产资料,扩招劳力,厂房里再度响起机器的轰鸣……但是,接下来有的是哭的机会。因为这个低息不是诚实货币体系下的自然利率,而是强行超发基础货币的结果,事实上它的背后没有真实财货,市场中的各种原材料、土地、厂房、设备、劳动力等真实财货并没有增多,增多的只是可以交换(购买)它们的纸币。这就意味着,大家在用远超真实财货流通所需的纸币购买相对少得多的真实财货,结果当然只有一个字:抢。抢着买买买,当人们预期到货币无可挽回的贬值趋势,都本能地想把它花掉。资本品和消费品的价格纷纷被人为推高,企业的经营成本上涨,赢利难度增加,而很多拿到低息贷款的企业本身就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来不及完成一个盈利阶段,他们就撑不下去了——除非获得更多贷款——然而银行不是他亲爹。当这些企业资金链断裂,生产难以为继,还不起巨额贷款,开始有人跳楼,有人被高利贷债主逼死。这个时候,资本已经错配,生产结构失衡,表现为需求不足的产品仍在哗啦哗啦生产,最终注定滞销堆积,小本经营者可能很快宣告破产。惊慌无能的老大哥又到处忙着灭火压价,猪肉涨压猪肉,房子涨压房子,有需求的产品也就得不到价格信号的启示,看不到投资盈利的曙光,未能被及时生产补足,短缺和匮乏紧跟而来……经济危机的由来,肯定不能相信御用专家们,是大规模超发纸币,引起了系统性的行业危机。5
回到我们普通人的吃喝拉撒上来,也一样会发现,手头的钱突然不禁用了,原用块菜金可以吃一周,现在同样的菜品数量要用块才能搞定——你的钱被五个*偷走了。所以,纸币印发权一旦被人独享,可无限印刷,人类的噩梦就此开始。从古到今,噩梦从未停止,惊人地稳定。随便举个例子,《金史·食货志》就记载着金代——女真族王朝——非常擅长使用印钞机,一种纸币失败崩溃,立即宣布作废,另一种纸币随即顶上,整体的通货膨胀率,据记载达到数千万倍。贵国在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同时宣布第一套人民币作废,强制规定第二套的1元新钱兑换第一套的00元旧钱。什么意思?就是你吃糠咽菜牙齿缝里省下来的10万元钱,本打算用来娶妻盖房养老,但是,一纸行*命令之下,10万元顷刻化为10元。显然,这是缓解通胀恶果的一种变通,但,这种神奇的事情,只有伟大的法币才有可能做到。伟大纸片的超发,也就是通货膨胀,改变了一小部分人获取财富的方式,他们不用通过为他人提供产品和服务,而是通过几乎零成本的印钱。一小撮接近权力中心的人,在整个市场静悄悄的时候就开始贷款,换成实物财富,如原材料、房产等。比如,在房价1万/平之时,某A贷款万买下平米。声明:数字仅供理解。超发的纸币流通一段时间后,物价被推涨,市场开始反应过来。这时,接近权力中心的人已经完成乾坤大挪移,将弄到的(马上就要贬值)的纸币换成了真实资产。而远离权力中心的普通人才刚刚有所悟。于是他们第二批出手。此时,受法币超发影响,房价已经涨到2万/平,某B买下A手中的平方时,已经需要支付一千万。发现没有,就这一个回合,财富实现了从B到A的转移。接下来,第三天批人苦巴巴地登场了。老实巴交没有一丝经济学概念,也没有合适投资渠道的人,他们会一直持有现金。等他们取钱消费的时候,发现购买力早已不复当年,当时够买苹果手机的钱只够苹果红富士了。这些人是受伤最彻底的一个群体,当年起早摸黑换来的血汗钱全部被通胀吃掉。我们真实的财富,就是这样从第二批、第三批人群转移到了第一批(最靠近权力中心)人那里。有办法吗?有。发钞这件事情让市场中的企业自由竞争,简单说就是货币非国家化,用市场竞争的内生淘汰机制,限制纸币超发。其实无论中外,在ZF垄断铸币前,私人铸币之间的自由竞争一直存在。美国私人铸币一直到年还在加州流通,当时皇家金币的信誉由私人银行担保,百姓对私人银行的信誉远高于*府。我也试着模拟一个自由货币的场景看看。某天,私人公司可以开银行印钱啦。腾讯银行发行了企鹅币,ALI银行发行了天猫币,京东银行则推狗狗币…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向市民推销自己的货币,同时提供融资、储蓄、信贷、证券、保险、理财、咨询等等金融服务。因为有人爱用企鹅币,有人喜欢马老板,有的人看京东比较顺眼,所以三种货币都有大量人持有。为了方便在整个交易网络上流通,不同公司发行的货币间可以自由兑换,在市场上同时流通,就像今天我们同时持有几家不同银行的信用卡一样。企鹅币某一天头脑发热,印钱超量了,但他不吱声,悄悄全部投入了市场。当然,他也可以公开声明自己打算超印20%,或许基于企鹅币背后的腾讯公司的优质企业信誉,市场上的行动人觉得这个超发量还可以接受,只要没超过他们个人的承受底限,不会轻易抛弃企鹅币。但企鹅币没有管住自己,增发了多于腾讯银行实际存款的X%以上。不久后,持有企鹅币的张三李四王五发现超市里用企鹅币标价的商品涨价很厉害,企业老板们也发现企鹅币标价的原材料涨价超过预期,你猜他们会怎么做?当然是毫不客气地把存在腾讯银行的企鹅币全部或部分取出(观望),换成天猫币和狗狗币——天猫币和狗狗币因为没有额外印发,购买力稳中有升。然后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所有持有企鹅币的人都慌了,腾讯银行的各家门店于是被踩破门槛,人们纷纷取出企鹅币,换成天猫币和狗狗币。腾讯银行吐出一口鲜血,关门大吉。这时,另有一个老小子叫俞敏洪,趁机成立新东方银行,敲锣打鼓在全国各地新东方学校前扭起秧歌,做起广告——东方币隆重诞生。以上多种代币竞争的想象只是自由市场可能会出现的一种情形,不排除在自由市场里会发生通货紧缩,即货币不够流通的可能性,但只有自由竞争的企业家才有这个本事和动力找到解决办法。虽然我现在想象不出那是什么办法,但我相信上天可登月下海能潜艇的人类可以。唯独不需要的,是官僚的指手划脚,除了使人更加贫穷苦逼,他们实在没能力做好别的事。——————延伸阅读:关于货币的10个基本常识
一文看懂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无聊又似曾相识的历史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