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e新商务
津巴布韦华人网转载
编者按
津巴布韦,一个在非洲的遥远国度。在介绍那里中国援外人故事之前,“商小伊”有请中国驻津巴布韦使馆经商参处的冯春为您简要介绍一下津巴布韦国情:
津巴布韦位于非洲南部,属内陆高原国家,面积39万平方公里(与我国云南省面积大体相当),总人口约万。津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
中津两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年4月8日津独立当天,两国即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36年来,两国传统友谊与日俱增,各层次人员交往密切,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切实利益。年2月,习近平主席对津巴布韦进行了国事访问。
近年,为帮助津巴布韦人民,中医院、学校、水坝、水井等多个民生项目,并派遣了农业专家组、汉语教师、医疗队等以提高当地生产、教育和医疗水平。为确保中方援津项目顺利执行,一批批中国援外人远离故乡和家人,来到这片热土,用青春、汗水谱写奋斗篇章。他们中的大多数是70后、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不少人在启程前对津巴布韦知之甚少,正是援外工作让他们对这个国家从陌生变得亲切。在克服各种困难后,他们也收获了满满的援外硕果。从今天起,“商小伊”将分期刊发中国援外人在津巴布韦的故事。
加油,援非农业人!
刘华,男,年生,硕士,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年就职于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年0月起,参加高级农业专家组援助津巴布韦工作。
年0月2日,我告别妻儿、老家年迈的父母以及亲朋好友,从安徽合肥踏上了农业援非的征程。
从北京到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需经埃塞俄比亚转机,整个航程长达20个小时。说实话,旅行途中,我心里不是那么踏实。出国前,我曾一直担心津巴布韦的卫生和物质条件,但抵达津巴布韦后,我发现当地整体条件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特别是在哈拉雷,都市的繁华程度与国内二三线城市相似,交通顺畅,天空湛蓝,路边伫立着盛开紫色鲜花的蓝花楹树群。
蓝花楹树(津巴布韦华人摄影协会)
根据项目组安排,我在津巴布韦农业部中央兽医实验室参与相关援外工作。初到津农业部,我感觉这里的实验室水平整体较高,设备虽然是十多年前的,但多是国际知名品牌,质量管理也是执行国际通行标准,有的试验室甚至早已通过了有关认证。
在经过数月工作之后,我才了解到津方需要技术援助的深层次原因:一方面,由于津财*相对拮据,*府在兽医科研事业上预算极少,多年来,津兽医研究一直依靠国际援助,这其中就包括中国自年以来的农业技术援助项目。另一方面,津方从事兽医科研同事工资待遇不高,不少技术人才选择了其他的职业发展道路,高级农业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随着工作深入,我体会到自己所从事的农业技术援助项目,很好地帮助了当地养殖业解决了实际生产困难。中方对津兽医技术援助夯实了当地科研基础,提高了管理水平,助力养殖产业发展。津巴布韦同事也觉得从我们身上学到了本领,破解了难题,而且中国援助项目不附带任何*治条件。因此,津方同事一谈到中国都是发自内心的溢美之词,认为中国不仅是经济上的大国,更是履行国际义务的大国。
中国援津巴布韦农业专家在示范仪器操作
平时,我和中方同事在中央兽医实验室,甚至走在大街上,当地很多黑人朋友都会用中文“你好”和我们打招呼。每每看到真诚的笑容,和善的手势,作为中国援外人,我心中都充满了满满的自豪感。
在这个遥远的他乡,我们收获着不同寻常的精彩:
有时,我们会西装革履,正式走访、拜会津方*府官员,了解项目需求,推动项目进展;
有时,我们会应邀参加研讨会或招待会,与当地学术、业界精英交流互鉴;
有时,我们会用不那么地道的英文,与津方同行分享专业领域国内好的做法;
当然,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穿着工作服,钻猪圈、掏牛粪、取标本、做试验、细分析,常常汗流浃背、加班加点。我们更是手把手地教授津方同事技术,分享心得体会。
这种在“白领”、“蓝领”、“导师”之间不断转换的经历,在国内也是少有的。
农业专家在年中国驻津使馆新春文化展上展示我国农业风采
虽然津巴布韦整体安全形势可以,但也存在一定风险。直到现在,一想起年8月发生在首都哈拉雷的骚乱,我依然心有余悸。那天,我在哈拉雷市区办完手头工作走出门,突然看到街上一片狼藉,随处可见的防暴警察......事后,才知道就在我工作的同时,同一街区爆发了严重骚乱,如果不巧碰上,那后果不堪设想。
都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虽然我不是外交官,但对此也深有体会。工作之余,我们和项目同事深入当地,了解风土人情,有机会结识当地一名歌者,我们合作演唱了他创作的《AfricaandChina》,这首英文歌讲述了中津友好的点滴故事,情感真挚、朗朗上口,我们因此登上了当地报纸。现在,我也可以说,在津巴布韦,我有当地的好哥们!
援非农业专家与当地歌手合作演唱《AfricaandChina》
如果您问我,是什么事情让我在津巴布韦感到最自豪?那当然是,我有机会亲历了习近平主席访问津巴布韦的历史性时刻。习主席的国事访问不仅在当时成为民众们热议赞许的话题,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津方同事回忆当时的精彩场景。身在海外,我们更能感受到国家的日益强盛,体会到中国人的腰板挺得更直,作为援外人特有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这几年,中非合作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兴业,在非洲的中国农业援外专家也逐年增加。作为80后的我有幸成为这其中一员,感觉每一天做的事情都很有意义,充满着正能量。当然,最遗憾的事情是,我暂时不能陪伴在5岁的儿子身边。不过,等他长大了,我相信,他会佩服他的老爸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