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是广州东面的一片区域。从革命旧址、名人故居、百年学府、教会殿堂,到街巷风情,点若繁星地散布在这片土地上。日光花影,夜色醉人,许多侨居建筑更被活化,文创艺术小店、酒吧啡厅民宿,清新优雅,闲适醉人。这里更是一代代东山居民与学子无尽回忆的地方!
今天,这里名声享誉国内外,许多人慕名而来,在这里洋房开店的络绎不绝。下面,同大家聊聊这里的醉美时光,让你“行游”此地之时,多一份对东山历史文化的了解!
年清代广州地图东山局部
何处是东山?可理解为:广州城东面的郊区山地!在年时的东山只是田园乡村山岗林地,人烟稀少,茅舍泥屋,寺庙与育婴堂,与今日大家看到的学府林立、侨居庭院处处的景色相距甚远。
年清代广州地图全图
翻开这张年的清代广州城地图全图,我们可以看到东山其实位于广州城的东面边缘地带,差点没绘入地图内。那个时候中心古城(今越秀)、西关(今荔湾)与河南(今海珠)都是街巷满布,而东山只有几条“山路”。可见,东山的历史并不悠久。
年广州地图局部
“东山”之名相传源于东山的寺庙。话说:明代有个叫韦眷的太监,在广州专管对外贸易,大贪官一个。因为信佛,在广州城东面的大东门外建起一间永泰寺(明宪宗敕赐名“永泰禅寺”),俗称东山寺。此寺初时是六祖寺,韦眷去世后,该寺俗称太监寺。明朝嘉靖年间,社会治安不好,海盗侵犯广州,将佛山祖庙的真武玄天上帝迎到永泰寺,镇住“贼气”。清代重修东山寺时,将寺分割前殿为真武庙俗称东山庙;永泰寺俗称东山寺,这是“寺与庙”正式分家。据说:东山庙门口有一对石狮子,四棵大榕树,有些乡人担瓜菜在这里摆卖,渐渐形成一个微型的市集。
东山公园旧貌
(耶鲁大学图书馆藏品)
清末民初,东山庙与东山寺凋零残破,至年广州市*府决议把东山庙改为公园,年居民捐资,建筑公园大门与围墙,命名为东山公园。年秋天广州市*府租署前街25号开的东山小学,就是今天的署前路小学,东山第一座公立学校,其范围是当年永泰寺的范围。时至今日,东山公园历经变迁,已经成为署前路小学前的一片空地,有点可惜,希望以后可以恢复东山公园。
东山公园的变迁
(旧图自《东山历史名胜古迹》)
这片空地就是昔日东山公园所在
原来这个东山公园挺大的,但抗战时公园被破坏,抗战后岭南画派画家陈树人在公园北段兴建私人庭院。上世纪40年,西医杜兆基租此开私人诊所,建国后成为东湖街卫生院,下图建筑为陈树人私人庭院建筑留存下的“真品”。
陈树人庭院留存建筑
至于讲到“东山”这个地名,是民间传统称谓而已,古代从未划定明确范围。大约范围是以东山寺庙一带。民国六年(年)以前,东山还没建立地方行*机构。年开始由广东省警察厅第13署驻点东山寺清查户口,组建分署,命名街道、编制门牌。(署前路就是“分署前的路”)范围大概就是:东-寺右乡(今达道路);南-新河浦;西-百子桥(今均益路);北-广九铁路(今东山口)。年后东山设立区公所与公安分局,然后范围逐渐扩大。
民国时期的东山分局旧貌
(民国《築路徵信錄》)
建国后,据闻当年的东山寺残余建筑与公安分局相继被拆除,成为东山区人民*府大楼,东山区与越秀区合并后,东山区人民*府大楼改为:越秀区图书馆,“署前路8号”就是这样“走”来!
越秀图书馆曾为东山区人民*府
东山的历史不悠久,但却在这百年岁月里,无比辉煌!那是谁最早开发东山的呢?最早成片开发东山的是美国南方浸信会广州分会,从年开始,他们在寺贝通津、恤孤院路、庙前西街、培正路一带,先后兴建了福音堂、礼堂、神道学校、恤孤院、培道女子学堂、安老院、暮光盲人学校、美华浸信会书局、医院、中外传教士住宅等。浸信会中国教徒、华侨李济良、冯景廉、廖德山、余德宽等也在年在烟墩岗建成培正学堂新校舍。年美国的安息会也在今犀牛路、三育路、福今路一带购地建教堂、医院。
中西结合的东山景色
东山“外延”的建筑
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华侨(四邑华侨居多)、教授、洋行买办、民国官员、实业家等继教会之后成为开发东山的主力。在“光宗耀祖”与“叶落归根”的观念影响下,他们纷纷在东山一带买地盖房,或住进“开发商”建好的房子中,一栋栋小洋楼就这样拔地而起,如简园、明园、春园、葵园等。龟岗、烟墩岗、寺贝通津、恤孤院路、庙前西街一带的岗台地开发成街村,侨房成批涌现,带有西式建筑风格的小洋楼连成一片。
醉美东山情
这些小洋楼的主人不少留过洋,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是备受瞩目的风华一代。广州就有“东山少爷、西关小姐”的说法。
东山口,是东山的一个“出入口”,后来在这个“出入口”上兴建了名为“东山口”地铁站。于是,突然间好多人就把东山称为:东山口。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翻开清代与民国时期的地图或文献,对于东山的称谓只有TungShan或東山,从来都没有“东山口”这个字眼。
东山口地铁站
广九铁路闸口民国位置图
真正的“东山口”指的是哪里?其实是指通往东山之路的其中一处入口:署前路、中山路、农林路交界。这个入口以前是广九铁路的闸口,火车经过时,人们经常需要在栏杆前等候,那一带就俗称“东山口”。今天的地铁“东山口站”刚好就在旧铁路的闸口位。上世纪80年代的东山口,有广九铁路,那时候火车经过时,汽车、单车、行人都会在闸前等候,好多老东山都会记忆犹新。那隆隆的火车声与呜呜的汽笛声,更是住在附近街坊曾经“梦绕”的声音。
上世纪80年代俯拍东山铁路口
(
一介渔夫的草帽)东山口一带还有很多老东山的集体回忆。年教会邝磐石医生,独资经营,医院。后医院,今医院东山院区生殖中心。小时候,很不幸,又幸运地在这里看过病,打过针,感受了这座古建筑内部的风貌。
医院的变迁
东山电影院,曾经是广州市东郊最具规模的电影院,承载了老一辈广州人无数的集体记忆,东山一带的学校很多时候集体在这里看电影。而后,前面这个“东山口”的车站,也让人带有无尽的回忆。
东山电影院拆除后的位置
东山口广州铁路工人文化宫,铁路子弟活动的地方,当年在旧铁路(广九铁路)旁,也是看电影与活动的好地方。如今也原址重建。
广州铁路文化宫旧貌
(《百年广东图册》)
今天重建后的铁路文化宫
民国时期东山电话分局,支撑起东山片区的电话服务,而它的存在,成为今天研究东山地区名人住宅位置的一个途径,其位置就在今天的中山二路电信大楼,可谓百年来的历史传承。
民国东山电话分局
(民国《築路徵信錄》)
今日之电信大楼高耸入云
这两张由飞行员A.D.ENGLE在S的摄影照片,反映出曾经的东山农民样子是非常珍贵的。
民国时期的东山农民
(A.D.ENGLE摄影)
讲东山,不得不说这里的教育机构!所谓:东山名校,闻名百年!自年培道、年培正进入,便开启了这里百年名校的光辉历程,这里培育了许多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英才。当年的华侨因为贫困,被迫远渡重洋谋生,文化不高受尽歧视,做社会最底层的工作,闻一多的《洗衣歌》便是最好的体现。所以,他们有深切体会的切肤之痛,重视后代培育,让子女学习先进文化十分重视!送子女到最好的学校、捐资助学办好学校,东山的教育也因为华侨的力量变得强大。建国后,改革开放后,这里的教育在良好的底蕴下,再次飞跃。百年来,几多东山学子踏着洒满七彩晨光的道路,步入知识的殿堂。您在这里读过书吗?
『培道中学(今广州七中)』由美国南方浸信会年始建于五仙门的女子学校,年迁校到东山,是“东山名校圈”最早建立的学府之一,以前来这里就读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华侨、富商、国民*府官员、宗教家庭的女儿,出身文化家庭,有素质与修养,带着一份贵气的柔情。时至今日,这里古老的建筑,清雅的校园,优秀的教育质量,仍排列在广州中学教育界的前列,培养出社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培道”二字饱含中华之精粹,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果您想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