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有三侯。“初候,鸡乳育也。”说的是大寒节气到来,阳气达到一定程度,母鸡开始产蛋并孵小鸡。“二候,征鸟厉疾。”“征,伐也,杀伐之鸟,乃鹰隼之属。”鹰隼等猛禽正是捕捉能力强的时候,在空中盘旋寻觅猎物,一旦发现,则极快地俯冲下去捕捉。“三候,水泽腹坚。”“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尽管大寒节气已属二阳之时,但依周易卦象,阳气依然小于阴气(阳二阴四),故天气极寒,水面的冰被冻的结结实实,连中间部分都冻实了,即“腹坚”。《群芳谱》对此的解释是:“腹,内也。”“冰彻,上下皆凝,故曰腹坚。”由于天气太冷,水面从上到下都冻实了。实际上,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大寒节气,冰的厚度可达数米,较浅的河流、湖泊一冻到底,可谓“腹坚”。
季节交替,有寒有暖,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冬天寒冷,而越冬作物小麦、油菜等在这段时间内正需要低温,否则无法保持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寒潮带来的低温天气还可以杀死潜伏在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至少抑制它们的生长,能够减轻来年虫、病对农作物的危害。资料显示,每当厚厚的大雪覆盖田野,第二年的农药施用量可以减少50%以上。农谚云:“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大寒白雪定丰年”“大寒三白宜菜麦”“大寒不寒不冻,来年一定虫多”。当然,大寒节气,天寒地冻,要防止极端寒冷气候对农作物的伤害,养殖场还要适当为畜舍加温,防止牲畜被冻伤。“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大寒,准备过年”。正常年份下,大寒节气之后,农历年只剩下最后的半个月了,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因此,在剩下的日子里,准备过年是农家最重要的活动。旧时大寒节气,人们争相到集市上购买芝麻秸秆,取“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口彩,除夕之夜,便把芝麻秸秆放在庭院中让孩童踩碎,寓意“岁岁平安”。当然,写春联、购买鞭炮、为孩子做(买)新衣服、准备各种祭祀用品,杀猪宰羊、准备年货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的农村,基本上大寒节气一过,浓浓的年味就出来了。有一首《腊月歌》总结了大寒节气之后的各项活动:“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基本上概括了从大寒节气到来到除夕之间农家要做的事项。看来都很重要,一样都不能少。从大寒到除夕,最重要的活动有三项。
一是祭尾牙。“牙”是中国民间(尤其是闽南地区)祭拜土地公的仪式。传统习俗中,农历每月初二及十六日,农人都必须准备一些三牲四果、香枝与纸钱等,祭拜土地公,在牲礼中必不可少的是一只用雄鸡煮熟做成的白斩鸡,象征着红红火火、风调雨顺、生意兴隆。而祭拜后的菜肴可以给家人或伙计食用,称“打牙祭”。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是老百姓的守护神,在诸神中和老百姓距离最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会到附近的土地庙祭拜土地公公。可见,信奉土地公公属于民间信仰。祈求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升官发财,就连生病也要祈求土地公公帮忙治好。土地公公属于生活在老百姓中间的小神,最了解民间疾苦。《西游记》中,孙悟空每当要了解妖怪的出处时,就把土地公公请出来,而后者都能够说的一清二楚。在台湾,每个村都有很多土地公庙,故有“田头田尾土地公”之说。在每月两次的祭拜中,一年之中有三次是最重要的,一次是农历二月初二,土地公公的生日,闽南一带农家一般在这天举行“春祭”,祈求未来的一年五谷丰登,称为“头牙”;第二次是中秋节第二天的八月十六日,庄稼基本收获完毕,这次祭拜主要是感谢土地公赐予的好收成,称为“秋祭”;第三次是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之中最后一次祭拜,称为“祭尾牙”,这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祭拜,不仅祭品多,而且一定要有白斩鸡。闽南一带做生意的比较多,一般在春天开工前后的二月二宴请员工一次,十二月十六日放年假前宴请一次,祭拜完的物品一般会端上桌和其他菜肴一起食用。俗语云:“吃头牙粘嘴须,吃尾牙面忧忧”,头牙宴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大家都有工作,有钱可赚,吃的高兴。而吃尾牙则不同,如果老板有意解雇哪位员工,则在“祭尾牙”的宴席上把白斩鸡的鸡头对着他,春节过后这位员工自然就不会再来上班了,故“面忧忧”,心中忐忑不安。如果不打算解雇任何人,则老板会把鸡头对着自己,这样皆大欢喜,大家兴高采烈地吃饭,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连北方的一些企业也开始在十二月十六日组织员工聚餐,当然在聚餐时开除员工的旧习慢慢淡去了,主要是辛苦一年了,老板出面感谢大家。有的家庭也聚餐,感谢家庭成员一年来的辛苦。不管家庭宴,还是公司宴,都称“尾牙宴”,一般都吃春饼(闽南一带称“润饼”),以饼皮包着各种各样的荤素菜肴,如豆芽菜、韭菜、笋丝、蛋丝、香菜、香肠、五花肉等,各地不完全相同,但品种、花样繁多,有迎春的喜庆之意。
二是小年。这是相对于大年(春节)而言的,又称小岁、小年夜。一般地区在腊月二十三日,也有的在腊月二十四日。东汉《四民月令》记载:“腊月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一般而言,小年只在家中过,不用外出拜贺长辈,“礼止门内”。小年有很多习俗,当然各地差异较大。但有几项是南方北方共同的习俗,如腊月扫尘,这是为过年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一般进入腊月就开始清扫房屋、洗衣物等,但自有小年之称的二十三起,由于一脚已经踏进了新年,故大扫除就正式开始了,民间有“二十四,扫房子”之说。有的地方也把从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称为“扫尘日”,这期间的扫尘又称为“扫年”。不光扫房子和院子,连人也要“打扫”。旧时北方农村,整个冬天都没有洗澡的条件,但到了小年之后,无论如何也要洗一次澡准备过年。条件好的到街上的澡堂子洗一洗,条件差的也要烧上一大锅热水,全家人轮流洗浴,不光洗澡,还要理发,因为民间有正月里不理发的习俗,还有的地方说正月里理发会死舅舅,所以赶在春节前一定要理个发。“有钱没钱,理发过年”。尤其是小孩子,洗过澡的小脸红扑扑的,加上新理的发,穿上新衣服,过年的气象就出来了。当然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大部分农村每天都可以洗澡,但小年往后扫房子、洗衣服的习俗依然存在。北方一些地方,至今还有小年还有结婚的习俗,人们认为,小年那天,诸神就开始上天了,人间可以百无禁忌,结婚不用挑日子,哪天都可以。所以从小年那天起,农村结婚的比较多。
小年当天最重要的活动是祭拜灶神,亦称灶君,民间称“灶王爷”,故小年亦称祭灶节。俗语云:“二十三,祭灶官”。中华民族先民祭祀灶君的习俗可能很早就有了,早在先秦时期,祭灶就被列为民间“五祀”之一(祀灶、祀门、祀行、祀户、祀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祭品丰盛,表现为人们对于为自己提供了一年食物的灶的感谢和崇敬,带有原始拜物教的痕迹。“民以食为先”,可能最初就是这种朴素的情感,后来慢慢转化为把灶当作神来祭祀。《论语》曰:“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就谈到了灶及其与“奥”的关系。对此,《朱子集注》解释为:“王孙贾,卫大夫。媚,亲顺也。室西南隅为奥。灶者,五祀之一,夏所祭也。凡祭五祀,皆先设主而祭于其所,然后迎尸而祭于奥,略如祭宗庙之仪。如祀灶,则设主于灶陉,祭毕,而更设馔于奥以迎尸也。故时俗之语,因以奥有常尊,而非祭之主;灶虽卑贱,而当时用事。喻自结于君,不如阿附权臣也。贾,卫之权臣,故以此讽孔子。”朱子说的清楚,奥是古时房子西南角的位置,正房即北房为正南向,为周易八卦的坤位,代表大地,坤位在五行中居中,故为尊贵之位。故“祭毕,而更设馔于奥以迎尸也。”王孙贾是卫国的权臣,位置仅次于国君,他拿当时的一句俗语问孔子,意思是孔子到了卫国应该和像他这样的权臣交结,孔子的回答也很有意思:不是这样的,如果违背了天理,那就连祭祀的机会都没有了。间接表明了态度。我的大学同学、著名《论语》专家王蔚的解释是:无论是拜奥、还是拜灶,主要是要敬。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拜神的目的是对上天表达尊敬,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亵渎神。孔子的回答表明自己的态度,拒绝与王孙贾接近,更不会向其献谄。真是高手对阵,不用出手,但剑气四射。
实际上,先民对于神的崇拜来源对物的依赖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很可能正是对灶台这个“物”的崇拜才演化出许多传说。如《淮南子》云:“皇帝作灶,死为灶神。”传说灶是皇帝发明的,所以死后成为灶神。《周礼》曰:“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祝融,本名重黎,号赤帝,古时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据《山海经》记载,祝融传下火种,教人们用火。祝融是早期人类自然崇拜日(伏羲氏)、月(女娲氏)、水(共工氏)、火(祝融)四大氏族之一。祝融死后被尊为火神,灶用火,因此祝融又被尊为灶神。《三国演义》中唯一上阵打仗的女性就是南蛮王孟获的妻子祝融夫人,该书第90回介绍:“乃祝融氏之后;善使飞刀,百发百中。”“背插五口飞刀,手挺丈八长标,坐下卷毛赤兔马。”但在书中并没有使用火攻,很是奇怪。大约诸葛亮是当世火攻高手,别人在他面前断不敢使用此计。除了皇帝和祝融,灶君其人还有其他说法。但不管是谁,有了这个责任,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都是要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年来所看到的人间的情况的,包括善的方面,也包括恶的方面。玉帝根据灶君汇报的情况决定对这个家庭给予奖励或者惩罚。人们担心灶神说坏话而受到惩罚,于是在这一天祭祀,既有感谢他一年来的辛劳,也有希望他多说好话的意思。祭祀时,在灶龛两侧贴有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届保平安”,也有下联为“回宫降吉祥”的,横批为“一家之主”。尊称为一家之主,大约就不会说家人的坏话了。俗语云:“二十三,糖瓜粘”,为了防止灶君软硬不吃,人们往往在二十三那一天熬上一大锅糖,即关东糖,灶君吃了甜的,就只会说好话了;也有用粘粘的糖把灶君的嘴粘住,使他说不出话的意思。也有的地方祭祀使放上一大杯酒,目的是让灶君喝醉了说不出话。看来人类的确在过去的一年内做过不少坏事,否则不至于这么不择手段。中国自古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祭祀灶君面对的不是灶台,而是灶台上方贴着的灶王爷画像,大多还贴有灶王奶奶,以便使灶王爷不至于寂寞。被烟火熏了一年的画像,已经变得黢黑发亮,祭祀结束后把画像揭下,连同用稻草专为灶神扎的草马一同烧掉,烧的时候嘴里还念叨着:“上天言好事”等,再次嘱咐,防止说坏话。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到了大年三十再将一幅新的灶神画像请回贴上。寓意灶王爷回家过年,届时要举行“接灶”仪式,当然很简单,大多是点点香烛而已。从腊月二十三到大年三十,由于没有灶王爷监督,人们开始放纵起来,酗酒赌博,放浪形骸,待大年三十请回灶王像,人们又开会规矩起来了。各地不让灶王爷说话的手段不完全一样,在鲁迅《送灶日漫笔》中,浙江绍兴用的是“胶牙饧”。“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先生还著有五言诗《庚子送灶即事》。
庚子送灶即事鲁迅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诗中的“黄羊”,出自《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因至孝并有仁恩,灶神因此显形,阴杀黄羊以祭之,后来成为巨富。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当然主要限于江浙等比较富裕地区。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活动作了极其幽默、生动的描写。尤其是最后一句“乞取利市归来分”,让人忍俊不住,这是明显要贿赂灶王爷的意思啊。
祭灶词宋范成大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三是除夕。每年腊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为除夕。春节是一年之始,而除夕是一年之终。除夕与第二天的春节合在一起,就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过年。但这两个节日毕竟一个年尾,一个年头,我们在这农历年的最后一个节气里面,也介绍最后一个节日。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除,即去除;夕,指夜晚,意指辞旧迎新。在民间,关于除夕还有一些传说,有的说“夕”为疾病,到新年第一天早上就不来了,所以全家人在三十日夜晚要一直守到天亮;有的说“夕”是恶魔或者*怪,听到新年的鞭炮声就会被吓走,所以要守到子时以后开始放鞭炮。总之,在一年之中的最后一天,大家都恋恋不舍地守在火盆旁边,一直到新年第一天的来临,即“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的诗描写了宋代家庭守岁的情景。守岁宋苏轼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除夕晚上的最后一餐饭叫“年夜饭”,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顿饭,饭的主食,南方一般为米饭,北方一般为饺子,当然会有很多菜肴,其中最重要的菜就是鱼,一般只看不吃或者不能吃完,取“年年有余”之口彩。有的地方还要有韭菜,取“长久”之意。一般北方会有肉丸,南方有鱼丸,取“团团圆圆”之意。做好年夜饭后要先祭祖,让祖先感受到过年的欢乐。除夕当天,大江南北都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特点是对仗、工整、寓意吉祥,抒发人们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愿望。春联有多种形式,如门心、框对、春条、斗方等。“门心”一般贴于门板上半部分的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即普通对联,又叫“对子”,门框上方的门楣上一般还要有一横批;“春条”是在窄长的纸条上写的吉祥语句,一般根据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水缸、影壁上面。写春联的纸多为红纸。除了写春联外,还要写福字,福字有大有小,一般贴在春联的上方,也可以单独贴在墙壁、树木、家具上面。
春联来源于桃符,传说中神荼、郁垒两个神人善于捉*,而旧时人们是害怕*魅的,于是就把这两尊神的样子刻在桃木版上分别挂在门的两边,称“桃符”。唐朝以后变成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两位将军。据《西游记》第十回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答应了泾河龙王的要求,以下棋为由缠住魏征,使其不能斩杀泾河龙王,但魏征在下棋间打了一个盹,梦中斩龙,龙王责怪李世民不讲信用,每到夜间就来骚扰他,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两位将军自愿夜间在李的寝宫前站岗,龙王害怕,此后再不来骚扰。李世民请来丹青高手把两位将军的像画下来贴在门的两旁,也能起到震慑龙王的作用。书中有诗赞曰:
头戴金盔光烁烁,身披铠甲龙鳞。护心宝镜幌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映电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
此后,老百姓也争相购买二位将军的画像作为慑*辟邪之用,桃符于是改为秦叔宝、尉迟敬德之像。公元年春节,五代十国之一的后蜀皇帝孟昶令学士题写桃符于寝门,但嫌其非工,于是自命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开启了贺春由桃符变为春联的历史。正在这一年,后蜀被宋所灭,自宋代以来,写春联就成为中国人过春节不可缺少的内容。宋代王安石的诗《元日》记载了千户万户贴春联的景象。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还有很多活动,如无论大江南北都要给小孩子压岁钱等,有些地方还要挂红灯笼等。总之,要体现红红火火的喜庆气氛。
大寒节气,冬日隆隆,天寒地冻,诗人们也没有闲着。“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白居易能够感知到穷苦人家的冬日难熬,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村居苦寒唐白居易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顾渚行寄裴方舟
唐皎然
我有云泉邻渚山,
山中茶事颇相关。
鶗鴂鸣时芳草死,
山家渐欲收茶子。
伯劳飞日芳草滋,
山僧又是采茶时。
由来惯采无近远,
阴岭长兮阳崖浅。
大寒山下叶未生,
小寒山中叶初卷。
吴婉携笼上翠微,
蒙蒙香刺罥春衣。
迷山乍被落花乱,
度水时惊啼鸟飞。
家园不远乘露摘,
归时露彩犹滴沥。
初看怕出欺玉英,
更取煎来胜金液。
昨夜西峰雨色过,
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
尧市人稀紫笋多。
紫笋青芽谁得识,
日暮采之长太息。
清泠真人待子元,
贮此芳香思何极。
大寒吟
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题浮光丘家山寺
宋王之道
古寺钟鸣漏向残,
马嘶人起束征鞍。
曈曚半弄阴晴日,
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
野田飞烧晓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
陟岵怀亲眼欲酸。
与同舍游净明是日大寒予独乘马诸公以盂浩然
宋王之望
惨淡阴风暗广川,
冲寒直到白云边。
寒驴苦忆长安道,
古寺深行小有天。
岘首诗人穷入画,
孤山处士句堪传。
疑君便是林君复,
妙字清题故宛然。
冬行买酒炭自随
宋曾丰
大寒已过腊来时,
万物那逃出入机。
木叶随风无顾藉,
溪流落石有依归。
炎官后殿排霜气,
玉友前驱挫雪威。
寄与来鸿不须怨,
离乡作客未为非。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宋方回
极目无穷六合宽,
仰天如以浑仪观。
日躔箕斗逢长至,
月宿奎娄届大寒。
肘后方多难却老,
杯中物到莫留残。
来年七十身犹健,
容膝归欤亦易安。
永乐沽酒
宋方回
大寒岂可无杯酒,
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币破悭捐一券,
瓦壶绝少约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
冻面微温尚带冰。
爨仆篙工莫相讶,
向来曾有肉如陵。
岁寒知松柏
宋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
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
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
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大寒
宋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
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
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
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大寒出江陵西门
宋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
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
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
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
岁穷游子自消魂。
示福孙井示喜曾
宋陆游
北商久不通,犁枣罕登盘;
山舍惟有橘,琐细如弹丸,
此外则柿栗,收拾猿鸟残。
虽无庞翁话,儿孙亦团栾。
今岁雨雪晚,岁莫始大寒,
二稚乃可怜,不诉衣襦单。
地炉有微火,诵书到更阑。
我老多感慨,赖汝差自宽。
和仲蒙夜坐
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
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
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
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
犹对群书拥敝袍。
游慈云
宋陈着
老怀不与世情更,
才说闲行兴翼然。
微湿易乾沙软路,
大寒却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
底用寻梅山自妍。
笑问松边人立石,
汝知今日是何年。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大寒农谚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不寒寒大寒。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大寒小寒,无风自寒。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小寒、大寒多南风,明年六月早台风。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大寒大寒,无风也寒。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农历)。小寒大寒冻成一团。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冻不死的蒜,干不死的葱。欢欢喜喜过新年,莫忘护林看果园。春节前后闹嚷嚷,大棚瓜菜不能忘。禽舍猪圈牲口棚,加强护理莫放松。春节前后少农活,莫忘鱼塘常巡逻。大寒过年,总结经验。节前节后多商量,想法再把台阶上。节约过新年,不能狂花钱。年好过,春难熬,盘算好了难不着。好过的年,难过的春。日子要过好,一勤二节约。勤是井泉水,俭是聚宝盆。光增产,不节约,等于买了无底锅。光增产,不节省,好像口袋有窟窿。劳动吃饱饭,挨饿是懒汉。奔小康勤劳致富,家家都有小金库。人勤搬倒山,人懒板凳也坐弯。懒牛屎尿多,懒人明天多。早起三日顶一工,早起三年顶一冬。靠天越靠越荒,靠手粮食满仓。靠天吃饭饿断肠,双手勤劳粮满仓。多逛地头,少逛街头。十个懒汉九个馋,有事没事把亲串。吃饭穿衣看家底,推车担担凭力气。量体裁衣,看锅吃饭。夏不劳动秋无收,冬不节约春要愁。兴家好比肩挑土,败家犹如浪淘沙。打长谱,算细帐,过日子,不上当。能掐会算,钱粮不断。细水长流,吃穿不愁。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节约要从入仓起,船到江心补漏迟。能叫囤尖省,不叫囤底空。家里有个节约手,一年吃穿不用愁。不会省着,窟窿等着。有钱常想无钱日,莫到无时思有时。燕子衔泥垒大窝。一年不吸烟,省个大黄犍。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一天节省一根线,十年能织一匹绢。平常不喝酒,零钱手里有。勤扫院子清地皮,三年能买一头驴。一天节省一两粮,十年要用囤来量。院内院外打扫净,过好年来讲卫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